第一卷:默認 第029章 回程漫漫
而池巧倒是知道,見妹妹望過來,就給予肯定。
“嗯,你二嫂說的不錯。咱們這次回去,從另外一條路走。”
有了這肯定的回答,池魚這次回去,也算是見識了另外一條路,有多遠。
也清楚,為何大夥兒出行的時候,都抄近道走。
實在是繞路,太遠了!
如果說之前下山抄近道走,需要四個時辰,而上山,需要六個時辰的話。
那麼繞路,光是馬車走,上山就需要八個時辰。
倘若換成腳走,至少在時間上,得再翻兩三番。
不過這一條回去的路,碰到村落,也比抄近道的多兩三個,且這些都是小村落。
從那十幾二十個茅草屋,就能猜得出來,人口并不多。
路過第一個村落的時候,池巧指着這個村說:“小魚,這個村叫大雁村,是我的娘家。
村裡一共有一百多人,你别看叫大雁村,其實大部分人都姓周,隻有兩三家是外姓。”
池魚沒想到這居然是大姐原身的娘家村落。
想到接下來的災情,她意有所指地看了一眼對方。
基于多年親姐妹的默契,池巧知道她的意思,當即搖了搖頭。
原身會嫁給池大虎,是被家裡賣掉的。
池家坳别看村落大,但因為處在深山中,且沒什麼耕地,都是以打獵為生。
運氣好,本事了得的,家境還可以。
也就是說,溫飽沒什麼問題。
運氣一般,打獵一般,且家裡壯勞力不多的,溫飽都成問題。
甚至還可以說,每年村裡都有人,命喪在那些大型野物嘴下。
當然,因此斷手斷腳的,也少不了。
故而真心疼愛女兒的人家,都不會将孩子嫁到池家坳的。
這也就導緻,池家坳的男人娶妻,不是用家裡的女兒,跟對方換親,就是花錢買。
當然,這個花錢買是指花高價聘禮的意思。
對方女兒一出門,娘家都會主動與他們斷了往來。
就怕對方日子過不下去,回去打秋風。
池巧的原身叫周三丫,在家裡排行老四。
老大是兒子,取名金寶。老二到老四,都是女兒,分别取名為大丫二丫三丫。
前面兩個姐姐,一出生都被送人了。
直到原身出生,才被留下來。
目的,是要留在家裡做家務,且等兒子長大後,好賣出去換錢娶妻。
在當時,大夥兒的聘禮都為一二兩時,周三丫娘家直接獅子大開口,管池大虎要了十五兩。
當初周家爹娘的意思,隻要池家出得起這個錢,從此往後,周三丫就是池家的人。
周家不要他們逢年過節的孝敬,他們也别想從周家拿走一根稻草。
等同于周家沒這個人,斷了往來。
周三丫是個有骨氣的,就這麼孤身一人,連身換洗的衣服都沒帶,跟池大虎走了。
從那以後,就再也沒回過娘家。
一晃,二十多年過去,都從沒往這邊走過。
今日路過,池巧要不是看到位于村口熟悉的大樹,幾乎都要忘了,這裡是她出生的地方。
所以,什麼天災要來,要不要通知爹娘和兄弟的事,壓根不在她的考慮範圍内。
池魚記憶中,大嫂從沒跟娘家有往來,但村裡大夥兒都差不多這樣,所以也沒好奇是為何。
這會兒見大姐搖頭,也就沒放在心上。
等路過第三個村落時,天色已開始發黑。
抱着壯壯的二嫂黃大妮說:
“小魚,這裡是阿慶未過門媳婦的娘家,這個村叫王灣裡。
阿慶那未過門的媳婦,今年十四歲,叫王巧芽。”
池巧在一旁補充說:“阿慶和他那未過門的媳婦,說來也是緣分。
巧芽家窮,她爹是孝子。
她奶生病有些日子了,就想上山看看,能不能打隻野物,回去要給她奶補補。
結果,走得遠了,又不慎掉到陷阱裡,還傷了腿。
在家裡人遍尋不到他的時候,是阿慶路過,發現又渴又餓,已經有些奄奄一息的他。
阿慶将人救上來後,給他喂了水和幹糧,之後親自送他回去不說,還送了兩隻野兔。
巧芽的爹是個感恩之人,得知阿慶是池家坳的人,還未曾娶妻,更沒有婚配,就想将自家的大女兒,許給他。
他們家要的聘禮不高,就跟時下的人一樣,隻要三兩銀子。”
一旁的黃大妮也一臉滿意地點點頭:“嗯,這事阿慶表示做不了主,回來跟我和你二哥說了。
我跟你二哥特意走了一趟,去對方家,還看了看人家姑娘,這才将親事定下來。
眼下隻等巧芽及笄就能過門!”
池魚根據原主記憶,隻知道二哥家的侄兒阿慶,定親了,對方叫巧芽,其他知道的并不清楚。
眼下一聽隻要三兩銀子,就知道對方跟村裡的其他媳婦不同。
如此想着,她再次看向自家大姐。
如果對方家裡人不錯,那到時候真的遇到天災,難免是要幫一把的。
眼下不說,那提點一下呢?
池巧用眼神示意了一下她,這才說:“現在天已黑,從這回去,還得好幾個時辰。
今晚大夥兒就在王灣裡住一晚,等明兒天亮後,再啟程!”
随着她這話一落,馬車果然拐進了王灣裡。
原本抱着壯壯的黃大妮,将孩子塞到池巧手中,然後掀開車簾,将頭探出去。
都沒等池魚看清,就聽她聲音帶着笑意喊了一聲:
“巧芽!”
話落,她整個人跟着鑽出馬車。
而此時,車簾已經徹底掀開,池魚也才看到,她二嫂喊的那個姑娘。
看起來和現代的初中生一樣,但模樣長得不錯,人也看起來頗為穩重,眼神更是清明的。
這姑娘就站在村口,在聽到黃大妮的聲音後,脆生生回了一句:“嬸兒,你們可算來了。”
這時池巧在池魚耳旁,低聲說:“這次你大哥是趕着騾子車來的,心想着你帶着孩子回去坐車,其他人抄近道。
所以昨兒中午吃過飯後,就讓阿慶先行一步,和他未來嶽家說,今晚咱老池家,有幾個要帶着孩子在這住一宿。
巧芽是知道了,所以特意等在這。
隻是沒想到,這次大家都坐車回去,這下住的地方,怕是不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