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女生 都市言情 棄妃翻身:邪帝,霸道寵

第五百十五章 太委屈

  

  這次,就算隻是借著油燈,上頭的字一筆一劃也完全看得清了。

  一根棒子上刻著三行字,每行五個字。

  仔細讀,第一根棒子上寫著三行字分別是:冷宮之中第,藏信一封吾,母報仇雪恨

  不大懂這上頭的意思啊。

  不過還有一根棒子呢。

  臨夏把這三句話先的按照順序謄抄下來。

  第二根棒子上的字也謄抄了下來,也是三行,每行五個字:南東房間三,中之洞牆角,替必見得兒。

  字面上看,更是看不懂。

  不過臨夏沒多少功夫,就發現其中奧秘了。

  第二根棒子上的字,是倒過來的,實際上應該是:三間房東南,角牆洞之中,兒得見必替。

  而和第一個棒子上的三句話排列組合一下。

  完完整整,就是一段話:冷宮之中第三間房東南角牆洞之中藏信一封,吾兒得見必替母報仇血恨。

  吾兒得見,說的是獨孤煜嘛?

  這東西,是梅昭儀留下的嘛?

  太後如此忌憚人進入梅凝宮,就是因為這個嗎?

  很多東西,慢慢開始浮現於表面,差不多就要呼之欲出了。

  她必須把這個告訴獨孤煜。

  刻不容緩。

  所以,隻能讓德妃出面了。

  好在,德妃是可以完全信得過的人。

  把兩個棒子和那張紙放在了一個信封裡,她寫了長長一封信,關於兩根棒子分別的來歷,還有她本人的猜測,然後,託付給了德妃。

  *

  臨夏始終在等消息。

  兩天過去,沒有等到任何消息。

  倒是聽說獨孤文回來之後,和獨孤煜大吵一架,兄弟幾乎反目。

  而兩人爭吵的原因,明面上是因為獨孤煜派遣獨孤文遠行,沒趕上送朝陽最後一程。

  實際上臨夏覺得,可能和她有關係吧。

  在那之後,宮中搜查那個進過梅凝宮的太監的動靜更大了。

  便是榮華宮,內務府查過一次,很快又來查了第二次。

  原本,該是無恙,無非是走個過場。

  卻不曾料到,錦妃去看望太後,兩人說到了德妃,錦妃隨口便道德妃宮中竟然換了新人之事,而太後聽得是個太監後,竟是上了心。

  內務府第三次查到榮華宮的時候,德妃留了心眼,提前叫人把臨夏藏到了她室內。

  又是一番叮囑,若然除了榮華宮的人進來,叫臨夏想辦法避出去。

  臨夏聽得記下,避在房裡,小心翼翼。

  這次內務府先到不久,太後身邊的秋嬤嬤也親自來了。

  臨夏避在屋內,聽得外頭秋嬤嬤和德妃的對話,句句都是針對那個「新來的太監。」

  秋嬤嬤:「聽錦妃說,娘娘宮中新來了個太監,之前內務府來查人,怎的沒見著那人。」

  秋嬤嬤倒也不是質問或者逼問,德妃先前很是得太後寵愛,她對德妃自是存著幾分敬重的。

  此番來,也不過是為了確定。

  臨夏早早避好了,德妃也無可緊張,淡淡道:「什麼小太監,本宮這來來回回就是原先那幾個人,秋嬤嬤都是識得的,本宮也不喜歡用新人,哪裡來的小太監。」

  秋嬤嬤道:「娘娘這沒進新人?」

  「秋嬤嬤,我這進沒進新人,你道敬事房一查便可知。不知道錦妃遇到了個什麼人,也不知那太監為何要自稱是本宮宮裡的,不過本宮猜測,莫不是開罪了錦妃,為求自保,便說成是本宮宮中之人,這宮裡但凡伺候了幾年的人,誰不知道錦妃同本宮,素來有些交情。」

  德妃這一番話,說的淡漠平靜。

  秋嬤嬤輕易便叫糊弄了過去:「原是如此,那奴婢再好好查查看,叨擾了娘娘了,太後近日甚是挂念娘娘,娘娘若是得空,去慈慶宮看看太後吧,她老人家一向是最疼愛娘娘和朝陽公主的,如今公主沒了,太後大受打擊,最是需要人陪伴了,娘娘若去,太後必會高興的。」

  「知道了,明日就去,來人,送秋嬤嬤。」

  秋嬤嬤離開後,德妃叫小元等關上了門,急急進了內室,關上門,滿目警惕的壓低了聲音。

  「夏夏,你怕是在本宮這裡藏不住了。」

  臨夏也知道。

  「秋嬤嬤今日會來,怕是太後起了一心,打發個秋嬤嬤容易,太後那邊未必如此好糊弄,娘娘,我需要見一次皇上。」

  「嗯,本宮來想辦法。」

  當夜,臨夏終於見到了獨孤煜。

  幾天沒見,他見瘦了,大抵是朝陽的事情,耗了不少心血精氣。

  關於那銀棒子上的事情,臨夏是首要問的:「阿煜,給你的東西收到了吧,你不是一直在查看梅昭儀當年離的真相,那東西可有幫助?」

  「嗯。」獨孤煜臉色凝重,卻道,「此事我不想將你捲入,這宮中於你已經不安全了,夏夏,我送你出宮吧。」

  「必須出宮嘛?」

  臨夏是想好了,以後一切都陪他面對的。

  不過如果留下是要給他添亂的,那就出去吧。

  「我說過,這裡太危險,你在這裡,我不安心。」

  他倒沒明說她礙著他施展拳腳了,不過臨夏聽得出大概就是那麼個意思。

  她指向成為獨孤煜盾牌,不想成為他的軟肋。

  所以,當離開時候,便離開吧。

  無非是在宮外,慢慢等著他。

  「好,那我出去,隻是宣王府怕是回不去了,我去哪?」

  「你想去哪?」

  「哪裡都行。」

  「就先去錢府吧。」

  錢芷晴家,倒也好,她和錢芷晴還算投緣。

  「夏夏,等我,不會太久了。」

  「好,我等你。」

  其實臨夏想說,再久我也等你。

  臨夏的回宮行,短暫便結束了。

  被送出宮的那天,下了雨。

  她是坐在柱國將軍馬車的暗格裡出宮的。

  柱國將軍對地位超然,坐在他車裡,一路出宮,暢通無阻。

  等到了錢府,將她迎入將軍府。

  老將軍就給她行了個禮:「悅妃娘娘受累了。」

  臨夏哪裡受得起,忙回禮:「是有勞將軍了才是。」

  「暫時要委屈娘娘,住在偏院,娘娘放心,我錢家滿門忠於皇上,隻聽命於皇上一人,娘娘在我府上,必定安全,娘娘身份,斷無洩露可能。」

  臨夏內心甚暖:「多謝將軍。」

  臨夏被安排在了將軍府偏院。

  錢芷晴婚期將至,這幾日將軍府都在籌備婚禮。

  偏院離主廳甚遠,一貫冷清。

  府上諸人也多是被叮嚀過不得靠近,隻有錢芷晴,日日會來,給臨夏帶來一些外頭的消息。

  她離開皇宮也無非幾日,臨夏沒想到,宮內竟是翻天覆地大變。

  皇上和太後母子反目,起因是皇上在冷宮得到了一封梅昭儀留下的秘信,開始調查梅昭儀當年的死亡真相,而此真相,抽絲剝繭,處處指向太後。

  臨夏也算明白獨孤煜為何要選在那時候送她出宮。

  並不隻是因為太後那邊滿宮尋人的壓力。

  而是獨孤煜要和太後全面開戰,要把她先送出「戰場」。

  如今,梅昭儀死亡真相還未完全剝開面目。

  不過太後和獨孤煜母子反目是無可挽回了。

  而太後也在不隱藏奪位實力,臨夏才知道,那吃齋念佛之人,竟有如此心機。

  這些年暗中經營,她背後早已經形成相當勢力。

  而這勢力中極大一部分,來自於獻王。

  獻王當年,作為太子,是儲君的不二人選。

  若非墜馬殘廢,這天下早是他的了。

  即便當年殘廢,擁立他的人也不在少數,他母後龐大的家族,還有前太傅前丞相等人的大力扶持,加之當年曹家也在軍權上支撐過獻王。

  可以說,如若沒有魏家的支持,沒有後來曹家的倒戈,這天下許人就是獻王。

  獨孤煜登基,獻王的帝王大業徹底被擊碎。

  然而百足之蟲死而不僵,獨孤煜登基多年並未將他全部勢力打壓乾淨,如今他憑藉這股勢力,和太後聯手,兩人還無恥的搬出了先帝的遺詔,在朝中揭起了一陣滔天巨浪。

  獨孤煜不能生育的消息,就跟風一樣,一瞬傳遍整個京城,乃至整個天下。

  而先帝遺詔之中,擇獻王後人立儲這條,也成了太後和獻王聯手攻擊獨孤煜之重要一點。

  獻王朝堂十連問。

  為何不告之他。

  為何不告之朝臣。

  為何不告之天下。

  為何不培養他孩兒。

  為何不讓他們進禦書房。

  為何一一除掉他的人。

  為何面對參奏他的文章不予理會以為縱容。

  為何彤冊上會有寵幸記錄。

  為何讓曹婉書懷孕。

  為何明知道那孩子不是自己的卻不一開始就讓太醫院灌藥。

  這十連問,將獨孤煜塑造成一個霸佔皇權,為了皇位不折手段之人。

  其中以曹婉書身孕之事,如同利刃,直戳自尊。

  作為一個男人,臨夏全然無法想像此事被當中提及,獨孤煜是何等難堪。

  哪個男人願意公然被戴綠帽子。

  獨孤煜還能承受嗎?

  不,他能的,這天下他都能承受,這世上還有什麼事他承受不起的。

  隻是,他要如何收場。

  臨夏不明白太後怎麼想的,先帝的遺詔一旦曝光,她難道還以為,獨孤文有奪位可能嘛?

  獨孤煜便是退了,這下一任天下之主,按照先帝遺詔,也該是禹王府那幾位公子之中的一人。

  除非一個可能。

  太後要借獨孤煜的手,把禹王府來個滿門清理。

  不過臨夏以為,獨孤煜斷也不可能真叫太後借到這個手。

  外頭局勢,波詭雲譎,瞬息萬變。

  太後和獻王聯手,實力不容小覷,但到底還在獨孤煜的控制之中。

  畢竟,除掉了曹家,軍權落在了臨家手中,而臨家斷然是不可能背叛獨孤煜的。

  所以,錢芷晴和臨夏說的時候,一點也不見得擔心的樣子。

  她出生將門,雖然年紀尚幼,可耳濡目染之下,也知道軍權支撐著政權,太後和獻王等蹦躂的再兇,軍權一日在獨孤煜手中,他們一日也蹦躂不出個天來。

  錢芷晴隻同情獨孤文,

  畢竟那是她深深愛過,如今大婚在即,卻也還放在心上的人。

  她說,前幾天在街上遇到了獨孤文,整個人狀態不濟,再無了往日風采,眼神無光,形容憔悴,走在街上,若非相識已久,錢芷晴全然沒認出來,她就是那個意氣奮發,少年俊朗的宣王。

  臨夏可以理解。

  若說太後和獻王對那皇位覬覦良久,獨孤文在這場奪位大戰中卻是最後知道,也是最被動,恐怕也是最不願意參與的一人。

  可身在皇室,有些事,又哪裡由得他了。

  他的母後野心勃勃,她是她親出之子,也是這野心最終所要寄託之處,他又如何能夠把自己摘出來,同此事無所幹係?

  他的痛苦,臨夏理解。

  然而,因為理解獨孤文的痛苦,臨夏便更疼惜獨孤煜。

  獨孤文所經歷的痛苦,不及獨孤煜十分之一分。

  當年,獨孤煜在知道並非太後親生之後,為了報答養育之恩,義無反顧走上了奪儲之路,那條路走的何其艱辛,如今少有人還會回憶起。

  但臨夏知道,那是一步步踏著鮮血和荊棘,才走到的最後一步。

  而換這皇位的代價,豈止腥風血雨之中的廝殺和拚鬥。

  那鎖陽女貞丸,剝奪了他作為男人的尊嚴,而如今卻被太後,當成了逼他下台的尖銳刺刀,直衝他心房紮區。

  這些年。

  平內亂的是獨孤煜。

  安天下的是獨孤煜。

  擴領土的是獨孤煜。

  締造這太平盛世的是獨孤煜。

  宵衣旰食,朝乾夕惕的是獨孤煜。

  他們做什麼了?

  一個尊享太後之名,殺了人家的母妃,卻好意思享受人家的敬重和孝順。

  一個貪婪好色,揮霍無度,生的都是些酒囊飯袋,卻還好意思想讓這些酒囊飯袋來接任這天下。

  為什麼世界上還能有這麼不要臉的人。

  也隻有獨孤文,沒讓臨夏看不起了。

  所以,如果這天下最終獨孤煜願意拱手給獨孤文,臨夏內心是祈盼他能成為一帶明君聖帝的。

  他本心明亮清澈,和那些黑透了心臟污小人不同。

  這怕也是獨孤煜願意將這天下讓給他的原因。

  天下,天下。

  臨夏隻願,以後這兩字再同獨孤煜無關。

  為了這天下,她的阿煜太委屈了。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