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六章 好皇帝
簡單來說,就是藍照國不費一兵一卒,就讓羌蕪自甘成為藍照的藩屬國。
從獨孤煜的話中來聽,這個時代的藩屬國,和臨夏曾了解的清朝的藩屬國並不相同。
清朝藩屬國,大抵算是半殖民,擁有一定形式的主權獨立。
而這個時代的藩屬國,則是完全殖民,內政,經濟,外交全面受制於宗國,跟歸順唯一的區別便是,可以保留皇室和貴族,不過這皇室貴族,也就是個空架子,所謂架空。
難怪獨孤煜高興,他一統天下的野心,從他努力想要吞併突厥就可見一斑。
版圖擴大,他的宏圖偉業離成功又近了一步,臨夏也替他高興。
若是一統天下,皆能使這麼和平的方式,臨夏會更替他高興。
隻是羌蕪之類畢竟是鳳毛麟角,若非不得已,誰又會願意拋卻自己的國家,甘心淪為附庸國。
不過以藍照國今時今日的地位,突厥這類的主動發動戰爭,自尋滅亡的也不多。
至少,迄今為止,跟主動歸順的隻有羌蕪一樣,主動挑刺的也隻有突厥。
突厥已是強弩之末,苟延殘喘了,不然也不會主動派使求和。
關於突厥求和之事,行宮之中臨夏倒是沒聽說什麼。
不過回宮,陸陸續續聽到些相關消息。
此番突厥求和,是因為他們國內如今內亂不止,四處都有百姓舉旗起義。起義之亂,已是讓朝廷精疲力盡,外患之憂,更是將朝廷逼到了絕境,是以,突厥遣使來訪,意欲講和。
為顯誠意,突厥送來了大量金銀珠寶,那次宴會上莫正恆料理的那些湯羹上的翡翠蓮心,便是突厥這次送來的「誠意」中的一部分。
獨孤煜將這蓮心當作禮物,送還了突厥使臣,用意也是昭然:苦果自吞。
不過突厥此番求和,也並非全無收穫,獨孤煜跟他們簽訂了冬日休戰書。
此舉,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泰半朝臣,皆是認為,獨孤煜此舉,給了突厥喘氣的機會,隻怕養虎為患。
也有些有遠見的,覺得獨孤煜的仁厚寬宏,會為以後收服突厥,讓突厥百姓甘心歸順打下良好基礎。
當然還有屁精們,皇帝什麼就是什麼,一味的就是溜須拍馬,覺得皇帝英明,皇帝威武的。
朝政上的事情,嚴格歸類下,臨夏其實算是第三類人。
獨孤煜做什麼,她都覺得,他必是有他的理由的。
她一個拿鍋鏟的,朝堂之事從不置評。
因為不懂,也因為懶,所以她選擇,無條件相信獨孤煜。
他是個好皇帝,毋庸置疑。
若是他能有個自己的孩子,在他的熏陶教養下,一定也能成為和他一樣的人。
可惜,先帝那渣爹,浪費了獨孤煜優等的基因。
獻王的孩子。
不是臨夏嘴巴毒,她這次回宮後打聽了一番,一個個,都是草包。
最大那小子,十三歲了,說是連個最基本的《國策》都背不下來。
二兒子十歲,紈絝子弟不學無術那套,在他身上已顯雛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