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默認 第157章 老池家吹起的風
所以在陳小麥說完這話後,她看向一臉為難的黃大妮說:
“二弟妹,池家坳繼小魚之後,最大的姑娘才五歲,且是阿慶的晚輩。
要是對方同意,我便去幫你說一下,讓蜜兒到時候幫忙撐傘。
要不願意,那你去沈夫子家問問,看看葉君姑娘願不願意。
如今沈家缺錢,你到時候紅封許諾的厚一些。
她若同意,想來以她是秀才妹妹的身份,是綽綽有餘的。
如此一來,王家老太太,應該也說不出什麼來。
到時候若是沈夫子中舉,那葉君姑娘的身份也會跟着水漲船高。
怎麼算,都比小魚給撐傘好!”
黃大妮一聽,雙眸一亮:“好,大嫂我這就去沈夫子家。”
葉君姑娘可是秀才妹妹,給巧芽打傘,也算是給了大面子,想來王家人應該沒二話!”
陳小麥看二嫂說完就要去沈家,忙将人拉住。
“二嫂,你要是先去沈家問了,人家同意後,你親家那不同意咋整?
要不這樣,你看看行不行?
我跟你去炭山,和王家人說一下我們這邊的打算。
然後大嫂跟小魚去沈家,由她們去說服葉君姑娘。
不管過程如何,咱們的最終目的,是要他們一定同意。
成親畢竟是大事,如無意外,阿慶這輩子也就這麼一回。
加上巧芽這姑娘不錯,我們也不想兩人的親事有什麼波折與不高興。
所以,凡事好商量,别弄得到時候兩家傷了和氣。”
黃大妮聽到這話,遲疑了下,之後說:
“大嫂,作為親家母,也是巧芽未來的婆母,我親自去炭山說這個是不是不太好?
要不你跟三弟妹去炭山走一趟,跟王家人說下我們的這邊的态度。
然後我跟小魚去沈夫子那找葉君姑娘?”
“也行,三弟妹,我們走。速度快點的話,應該還能趕得上巧芽的娘。”
本來要準備出門的陳小麥,聽了後,腳步跟生根了一樣,立在原地。
“既然這樣,那我們晚點過去。到時候他們全家人都在,我們也好說話。
不然在半路上商量這個也不像話。
何況那個家裡,我不認為巧芽的娘,能做主。”
巧芽的爹是個孝順的,她阿奶說啥就是啥,所以這事得老太太同意才行。
池巧很快也想到這一層面,當即說:“還是走吧,我們走慢一點就是。
為了阿慶成親這事,這幾天家裡男人們都進山打獵了。
最遲今天中午也會回來。
要是沒打到野物,我們吃過午飯,還得想辦法下山一趟,到時候買頭豬回來。
事還多着很,我們不能把時間浪費在這小事上。
明天晚上,我們就得開始請村裡大夥兒吃飯。”
陳小麥一想也是,當即點頭跟上她,一前一後離開。
看兩個嫂子離去的池魚,看向一臉琢磨的黃大妮:“二嫂,我們也走?”
“行!小魚你看我帶點什麼東西,去沈夫子家比較好?”
池魚想了想沈葉君的年齡,就說:“要不二嫂你随我回去?
我那還有鮮亮的布跟鐵絲,我快點做兩朵絹花。
然後你送把家裡種的菜,再拎上兩斤米,應該就差不多了。”
黃大妮知道,那什麼絹花有多貴,一聽小魚還會這個,就忍不住驚呼。
“小魚你還會做絹花呢?”
“嗯,不難。隻是我會的樣式少,自己也沒怎麼戴,所以就沒做了。”
“行,那按你說的來。”
反正她承小姑子的情不是一回兩回了,往後讓阿慶兩口子多孝順他們小姑點就行。
池魚抱着壯壯,沒多大會兒功夫,又回老池家。
彼此雜貨鋪中,正是生意好的時候,且前來買東西的,都是小孩。
沒有小孩不愛吃甜食,尤其是池家坳這種偏僻位置的村落。
池魚怕小孩子糖吃多了要壞牙,所以雜貨鋪中的饴糖,都是限量賣的。
兩塊饴糖一文錢,每天搞限購,一人隻能買一回。
故而池家坳得了壓歲錢的孩子們,從初一開始,每天都會過來一趟,順帶聽他們池魚姑姑/姑婆故事。
秦牧自知身份特殊,在被要求看守鋪子後,每當有人過來買東西,他就離得遠遠的,讓沈铠去招呼。
這不,在看到池魚回來後,他看了眼被孩子們圍在圈子裡的沈铠,便朝池魚迎了過去。
“池魚姑娘,你回來的正好,我有事找你。”
這都五六天了,他的眼睛已經差不多好了。
看着池魚剪短的頭發編成的魚骨辮,他沒覺得對方将長發剪了,有多離經叛道。
反倒覺得這發髻很可愛很漂亮,也很适合她!
不得不說,當一個人對另一個人的觀感很好時,哪怕對方的行為很出格,他都能自動在心裡,為對方辯解。
就好比池魚,她剛把頭發剪短的時候,村裡的老一輩,雖然覺得她此番行為欠妥當,但會自動在心裡為她辯解。
這是壯壯逐漸長大了,要拽人頭發,她這是不得已為之。
而村裡其他年輕人受老池家人影響後,也剪短時,在家被長輩罵得狗血淋頭。
甚至都說出,他們這是大逆不道話來。
這番雞飛狗跳一直持續到,村裡年輕一輩,全都剪短了頭發後,老一輩才沒再說什麼。
或許也是應了那句:少見多怪,見多了就不怪。
如今池家坳就連年齡小的孩子,也開始剪發了。
一個個甚至都以戴帽子為榮。
似乎,這就是一種時尚,誰要不剪頭發,那他/她,就是個另類。
而那些跟風的男女,在把頭發剪短後,就發現了其中的妙處。
至少那些頭上有虱子的人,尤其是男人,在剪了短發後,那玩意兒分分鐘清理沒了。
而他們洗頭,也變得方便許多。
至于女人,頭發變短,掉發量少了。
有虱子的人,再用篦子清理起來,也比一頭長發要省事不少。
現在的池家坳,除了那些四五十以上的人,依然沒剪短頭發外,四十以内的,多多少少都會進行修剪。
秦牧跟沈铠,也是在眼睛逐漸好了,看到池家坳人發型的變化,才知這股風是從老池家這邊吹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