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默認 第373章 目光火熱
等他終于緩過來時,已然是十五這天。
一早,天剛蒙蒙亮時,他就起來了。
看到都沒怎麼歸家的呂捕頭,他說:
“老呂,你遣人去城門那看看,阿牧他們回來了沒有。
若是發現了,第一時間讓人過來禀報。
另外,等阿牧回來後,我這邊有他即可,你先回家好好陪陪媳婦孩子。”
“是!”
呂捕頭應了一聲後,立即出去了。
他能明顯感受到,方士忠對他的态度變化。
似乎,已經将他當做信得過的人。
而這信任的前提是,他日夜守在方士忠的身邊。
又是仆從,又是捕頭,偶爾還會兼職幫忙幹點師爺的活計。
代價則是,在這當下,連家都甚少回。
因家裡需要重建,還要挖地窖,他的不歸家,讓家人對他意見甚大。
好在等他跟他們仔細談過後,情況才有所好轉。
不過這些好轉的基礎都是,等方士忠離開後,會帶他。
而他,到時候會帶他們一起進京!
有這前提在,他怕這個時候回去,家人反倒要趕他回來。
不過他想,秦牧現在跟池魚新婚燕爾的,應該沒那麼多時間守在大人的身邊才是。
如此一來,他還是留在大人身邊,幫忙跑跑腿得了。
秦牧還不知道,内城門處,有人守在這邊等他。
他是在傍晚快關城門之際,才跟池大虎,一人趕着一輛車進城的。
今兒是毛哥他們在守城。
看到人,毛哥象征性掀開車簾檢查了下,之後對他說:
“牧哥,一早呂捕頭就過來,說方大人讓看到你回來了,立即去回禀他。”
“好,我這就去衙門。對了,大人今日沒外出吧?”
“沒!”
秦牧颔首,之後揮鞭朝城内而去。
此時是外出幹活的人,回城的高峰。
秦牧将馬車停到人少的地方,才下車。
“小魚,你是跟我一起去衙門,還是先帶孩子回去?”
池魚看了一眼姐姐,池巧立即說:
“一路奔波到這,小魚也累了。
你先帶孩子回去,有我跟你大哥一起去衙門就行。”
姐姐的口才好,池魚相信她,聞言立即說:
“好,那我先回去。阿牧,你們是回來吃飯,還是?”
“現在大家日子都不易,我們晚點回去吃。”
“嗯!”
池魚說完這話,就下了馬車,抱着壯壯往清平巷走。
至于二哥三哥,一直在空間裡,并未出來。
接下來這段時間,他們都吃住在裡頭,順便忙耕種的事。
若非紅薯怎麼耕種,還有姐姐需要為自己謀取最大利益,池魚都想讓他們也一起待空間裡,别出去。
這一天天,熱得要死。
眼下空間内顯示外頭的實時溫度居然是四十一。
抱着壯壯,就猶如抱着一個小火爐。
小家夥就算隻穿肚兜,也因為天太熱,小臉紅撲撲的。
秦牧沒想到,池魚就這麼走了,忙将人喊住。
“小魚,你等一下。”
池魚轉頭,眼帶不解。
秦牧驅車上前,“上來,我先送你們回去。”
這裡離清平巷不近,這傻丫頭居然打算走回去,她打算走到什麼時候?
若是她自己一個人還好,偏生還抱着一個孩子。
就不怕壯壯中暑?
池魚愣了下,問:“你不是着急去衙門?”
方才他明明跟文哥說,這就去衙門!
難道她聽錯了?
秦牧可不想委屈妻兒,聽到這話便道:
“你也知道大人着急是為何,又不差這一時半刻。”
話落,他看向池巧跟池大虎:“大哥大嫂,我先送小魚回去。
你們是一起,還是先去衙門?”
池大虎可不敢做媳婦的主,聞言看向池巧。
而池巧在知道方士忠的真實身份後,可不敢怠慢對方。
他們又不是秦牧,跟方士忠有過命的交情。
明知人家在等,還敢墨迹。
左右紅薯都裝在騾子車中,他們趕着去便是!
“阿牧你送小魚回去,我跟當家的去衙門。”
“好!”
馬車的速度,比雙腳走快多了。
等靠近清平巷時,池魚看着建得差不多的宅子,感慨道:
“現在這裡,看起來比以前差多了。
之前全是磚瓦房,如今居然還夾雜着一些木房子。”
可就算這樣,居然在安平縣的所有建築裡,居然還算好的……
秦牧沒接她這話,等馬車停下來後,他一手抱過壯壯,另一隻手,扶着池魚下車。
他并未馬上就走,而等池魚拿鑰匙把門打開後,将屋子裡裡外外檢查一遍。
确定沒有什麼不長眼的人藏在裡頭,才道:
“小魚,我先走後,你把門扣上。
這外頭實在熱,你直接進洞府,别把孩子給熱着了。”
池魚也有此意,她想給娃兒洗個澡,降降溫。
畢竟小家夥是早産兒,底子并不是很好。
若非安平縣的人都知道,她曾經是齊明宇的媳婦,還生過孩子,她都不想把壯壯抱出來受熱。
這世上最不缺的,就是喜歡嚼舌根的人。
她可不想讓人以為,她嫁給秦牧後,把孩子扔在娘家,給哥嫂帶。
也不想讓人以為,秦牧容不下她的孩子。
眼下她已經抱着壯壯,算是在外頭溜了一圈,接下來,她可以放心把壯壯留在空間裡頭。
待哪天要離開這了,再抱出來,讓大家都知道孩子跟着離開即可。
秦牧并未在家裡多耽擱,他把車廂卸下後,就牽着馬出門了。
待确定池魚把門關上扣好,才騎馬離去。
彼時的衙門公堂上,方士忠看着眼前一筐筐的紅薯,雙眸發亮。
他的身邊不僅有呂捕頭,就連鄭縣丞、林主簿跟王縣尉都在此。
幾人看着紅薯,目光極為火熱。
方士忠跟呂捕頭可是親自嘗過紅薯的味道,他們覺得口感甚好。
在一一檢查過後,他才看向池巧。
是的,經過幾次接觸,他也算知道,這兩口子,不管對内還是對外,都是女的做主。
故而就聽他問:“周氏,你們池家坳的人,此次是否也分了薯種?
此物從種下去到收獲,需要多久?
一畝地,要用多少紅薯才夠?”
池巧知道空間裡頭的,可不清楚外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