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默認 第307章 秦牧跟宋重錦的交易
秦牧不知道沈铠這會兒心裡已經在想些有的沒的。
看他雖然無睡意,但精神不大好,就回道:
“不用,現在到子時還早。你睡吧,我到點就會起來!”
沈铠聽到這話,再次打了個哈欠,想了想,也沒矯情,當即躺下閉眼。
沒多大會兒工夫,秦牧都還沒睡,他就先打起呼噜。
這一晚,除了池魚跟池巧以及秦牧,算是休息了會兒,其他人,皆是一.夜未睡。
翌日天蒙蒙亮之際,她先出了空間,之後把秦牧放出來。
秦牧力氣大,一個晚上,不是在犁田,就是在敲土塊。
被池魚帶出來的時候,手中還拿着鋤頭,絲毫不見疲累。
見到眼前的場景換了,他把手中的鋤頭,遞了過去,道:
“小魚你先走吧,這會兒還早,我也真想去北聯山脈裡頭看看。
你放心,我不會太進去,就在外邊走走。
等時辰差不多了,我就下來找那個宋秀才。”
池魚要去西山把哥哥們放出來,聞言點頭,朝他揮了揮手,徑自離去。
秦牧經過一個晚上,已然徹底了解,且也接受,池魚有洞府這件事。
想到接下來的天氣,再聯想到裡面那條河,他頓時覺得,肩上的壓力,都小了不少。
那條河的水量,可比安平縣護城河的都多。
隻要池魚不出意外,老百姓們的飲水,就有保障。
隻是這水,怎麼給出去是個問題。
他往北聯山脈走,也是有意查看下,周遭的環境,看看能不能找一處,可以當借口的地方。
到時候他帶小魚住到那裡去,名義上是守水源,實際則是借着那個地方往裡放水。
如此一來,到時候方大人也不會起疑,還能命人前來取水。
倘若找不到地方,那隻能選跳虎崖那邊的湖泊了。
然而那湖泊大歸大,周遭的樹木卻不是很多。
加上似乎沒泉眼,裡邊的水,都是靠以往的雨水積攢下來的。
在久不下雨,且極熱的天氣下,水會蒸發的很快。
故而那裡,并不是首選之地!
秦牧在想這些的同時,走得也很快。
等他在進到北聯山脈一個半時辰後,再出來,已然是下午。
彼時一直在等他的宋重錦,始終沒能等到人。
自從他昨天晚上告訴武甯府這些人,過段時間,會發生極熱跟幹旱後,一個個都崩潰了。
經曆過各種天災後的他們,覺得是老天爺不給人活路。
有那易沖動之人,甚至在悲傷之際,還起了短見的心思。
說左右都要活不下去,還不如趁早死了,一了百了。
如此,也不用苦苦熬着!
好在他跟大夥兒說,朝廷下令,讓适婚的男女,盡快成親的事。
還說出,目前池家坳兒郎們的困境。
之後又提議,讓他們這些家裡的大姑娘,喪偶的小媳婦,跟池家坳的兒郎聯姻。
還說會想辦法,讓這些人不用離開家,還能讓池家坳的兒郎們,在心甘情願的情況下,給他們送糧食之類的話。
而他們要付出的,隻是到時村落名稱叫謝池坳。
等衙門那邊有人查情況後,大姑娘小媳婦們,手拿婚書,配合調查即可。
另外,他還說,自己打聽到,池家坳這邊要蓋作坊。
但凡在裡頭上工的人,一個月都能拿到三四百文的工錢。
許是說的太過動人心,以至于一個個在感激他之餘,也在天亮後,開始催他去池家坳。
等他說,這一大早就過去,說這些不合适,得下午再說。
然而午時一過,這些人就紛紛往他住的地方來。
他們不是用希冀的目光看着他,就是仗着年紀大,話裡話外催他下山。
眼看時間差不多也合适,而秦牧也遲遲沒找過來,宋重錦便起身,如大家所願,往下走。
隻是還未等他走出多遠,山上面,居然傳來秦牧的聲音。
“宋秀才,請留步!”
聽到秦牧的聲音,宋重錦松口氣。
他飛快轉身,在看到秦牧的人影出現在不遠處後,就忙迎了過去。
武甯府原本催促宋重錦的人,見狀不解地看着秦牧。
他們一路跟着宋重錦到這地方,對他多少有些了解。
這還是他們,第一次看到宋重錦臉上露出讨好的表情。
是的,就是讨好。
不知道那個男子是何身份,居然會讓宋重錦這般。
秦牧下山的時候,目光不由自主地掃向那些流民。
等走到宋重錦跟前後,加大聲音說道:
“宋秀才,我安平縣曾經也出現過瘟疫,不過那人是從隔壁縣回來,給染上的。
好在大人英明,讓人盯着,才沒出岔子。
加上那段時間,大人身邊恰好有個醫術高明,專門治療疑難雜症的神醫。
那神醫在發現有瘟疫後,便住到那個染上病的人所在的村落。
經過日夜不辭辛苦的熬藥試藥,終于叫他弄出了解藥。
也就是說,隻要得了瘟疫,但又沒死的人,都有救。”
武甯府的人,最怕的就是瘟疫。
這會兒聽到秦牧的意思,就算得了瘟疫也不用等死後,有些人就開始意動。
左右這裡日子也艱難,而回程雖然漫漫,但是有官府的人護送,就不用擔心吃喝,也不用擔心安危。
不若,他們回去?
在有些人想這些時,秦牧又繼續說:
“你們如今跑到這,是因瘟疫不給你們活路。
眼下瘟疫已被克服,根本算不得什麼要命的大病。
加上接下來還有極熱跟幹旱的天災。
你們是想回去,還是想在此地安定下來?
若是想回去,宋秀才你統計下,都有誰,一共多少人,回頭我去衙門,找縣太爺說一說。
若是想留下來的,我同樣會跟大人說。
到時候将你們的戶籍,落在此地,等于是遷移過來的。”
本來就想回去的人,聽到這話,馬上就說:
“回去,我選擇回去!”
“我們家也一樣,我們也選擇回去。”
“我家不回去!我們在明陽縣的房子,早就塌了。
現在回去,一路要辛苦奔波不說,還要重新花錢蓋房。
就我們這情況,就算有人願意借錢,等回頭我們還清,都不知道多少年後了。
與其又奔波,又欠一屁.股債,我甯願在這留下來。
至少這裡的縣令,是個好的。他們同樣遭災,但糧食都沒咋漲,不像我們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