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默認 第392章 小魚,她叫招喜
兩人一到家,守在鋪子裡的黃大妮就迎了過來。
池魚看到她眼中的詢問之意,便微微朝她颔首。
黃大妮這才笑道:“小魚,三弟妹,我熬了點粥,你們墊一下。”
池魚搖搖頭,說:“二嫂,今天我們能下山,多虧了阿華哥他們把滑索給修好。
不然,我們今天肯定下不了山不說,回頭我還要因繞路,多耽擱幾天。
之前青山哥差點摔下天塹,那會兒他脫力,趴在岸邊上不去。
為了激勵他,我跟三嫂都說,晚上請他們吃飯,還給開梨花白。”
話說到這,看到有人過來買東西,池魚往前走一步,挨着她們,壓低聲音快速道:
“二嫂三嫂,這個時辰來買東西的人多,你們先忙,别讓人去廚房。
我讓大嫂出來,給我搭把手。
等會兒差不多做好了,二嫂你去幫我喊人。
對了,讓阿康這個未來的族長回來作陪。”
黃大妮跟陳小麥聞言颔首,之後便留在雜貨鋪中。
池魚剛進廚房,差點因為悶熱,跑出去。
沒法子,她隻能把廚房門一關,快速進空間。
池巧很關心妹妹的情況,一直都惦記着她回家了沒有。
等池魚進空間時,她正有一口沒一口的在吃馄饨。
看到人,她放下手中的湯勺,将人上下打量了一番,問:
“小魚,滑索不是不行,你怎麼還又過去了?
我看外頭一下子多了好些果樹,尤其是那葡萄樹。”
池魚一邊往衛生間去沖澡,一邊三言兩語,把池華他們修好藤繩的事給說了。
末了道:“姐,我現在急需你出去幫我。
這會兒外頭沒那麼熱,前來雜貨鋪買東西的人多。
我把二嫂三嫂都留在雜貨鋪中忙活,廚房的門關了。”
隻是她話才說完,外頭就傳來黃大妮的聲音。
“小魚你快出來,我親家母跟親家大舅子他們過來了。”
池魚愣了下,苦笑地看向姐姐:“姐,王雲娟帶着她兒子兒媳過來了。
看來,你幫不了我。
也罷,我讓三嫂給我打下手。”
話落,她也沒時間洗澡,而是快速洗了把臉,便出去了。
隻不過,當她出現在廚房的同時,手中也拎着兩條不小的草魚。
等她打開廚房的時候,王雲娟的馬車,就陸續進來了。
王雲娟不是沒眼力勁的人,已然下馬車的她,手中正拿着一個錦盒。
看到池魚,便笑意盈盈走了過來。
“小魚,接下來要叨擾你一段時間。
這裡頭的東西,是我給孩子的,希望你莫要嫌棄。”
池魚也沒客氣,在伸手接過後,就當着她的面,将錦盒打開。
等看到錦盒中放着一塊成色極好的玉,入手的感覺是溫潤的,便知道這是暖玉。
想到之前壯壯已經收了鐘玉鳳一塊涼玉,她便将暖玉遞了回去。
“王家姐姐,這等好物,你還是收回去吧。
之前,小鳳已經給過壯壯一塊涼玉了。
這個,我不能收!”
王雲娟送出去的東西,自是不可能收回來。
她如今與池魚交好,是因為她家小鳳,是人家的侄媳婦!
因此,就見她把錦盒又推了回去,嗔怪道:
“瞧你這話說的!小鳳是小鳳,她給壯壯的東西,那是她給小表弟的見面禮。
我給的,是因為咱們是姐妹關系,我給外甥的。
你要是不收,那我可不好意思帶兒子兒媳住這。”
池魚看她眼底的認真,想了想,便将錦盒收下。
“那我也不與王家姐姐你外道了。
這等好物,我厚顔收下,順便替壯壯謝謝他王姨。”
說着,她看向一旁準備陪親家的二嫂,說:
“二嫂,你先帶王家姐姐去屋裡休息。
我準備準備,晚上多做一桌飯菜,你讓小鳳他們都過來吃。”
黃大妮點頭:“好,一會兒我給你打下手!”
王雲娟跟她兒子兒媳住的地方,便是之前她跟鐘明河所住的那兩間。
屋子本就收拾好了,他們隻要直接住進去就行。
池魚則是快速回廚房,将魚給殺了片好。
等到黃大妮過來幫忙的時候,她菜已經準備的差不多。
其實,很多菜,都是池巧在空間裡給她準備的。
這是姐妹倆的默契。
她打算除了做一道水煮魚外,再做一道青椒炒玉米粒,一道爆炒溪螺,再來一道火爆腰花。
除了這四道菜外,還有一道蝦米冬瓜。隻不過這個蝦米,不是海蝦,而是曬幹的小河蝦。
至于湯,則是南瓜赤豆湯。
這個湯,是空間裡,她姐早就熬好的。
她就當,是她二嫂白天的時候熬的。
橫豎她二嫂知道空間的存在,沒外人在,也不用做什麼解釋。
溪螺,她姐洗幹淨的,豬腰子,是她姐之前洗的,甚至連花刀都打上了。
而玉米粒,是她空間裡新鮮剝下來,留給自己解饞的。
現在用來做席面,也算過得去。
五菜一湯,有魚有肉有菜,在這個時候,不算差。
等她這些水煮魚做好的時候,順便也将空間裡的粥跟米飯,也弄了出來。
這些,是她之前打算做的,後來做到一半出去後,由她姐姐幫忙做好的。
故而,晚上這頓席面,除了水煮魚外,其他都沒怎麼花時間。
湯跟米飯,是空間裡現成的。很多菜,還是姐姐幫忙準備的。
等到天真正黑下來之前,老池家的院中,已然擺了三張桌子。
晚上不僅僅有鐘家人跟池康兩口子,還有池華、鐵牛跟族長等人。
待到大夥兒吃的差不多時,王雲娟才輕拍了下自己的腦子,拉着池魚說:
“小魚,我有件事好忘了跟你說。”
池魚沒說話,隻是不解地看着她。
王雲娟說了句稍等,之後匆匆離開。
等再過來時,身後跟着一個纖瘦且有些狼狽的姑娘。
“王家姐姐,這位是?”
“小魚,這位姑娘叫招喜,今年十七歲。
我是在半山腰遇到她的,當時她獨自一個人,推着一個獨輪車來池家坳。”
池魚望着那姑娘,越看越眼熟,總覺得,好像在哪見過!
招喜有些鼓着勇氣來池家坳,便是為了給自己找一條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