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默認 第363章 玻璃鏡易碎,需輕拿輕放
也難怪,表兄好端端的會棄武從文。
按這意思,也就是說,她皇兄,現如今在建州府那個安平縣當縣令?
想到這,六公主楚靈卿雙眸一亮,覺得自己可以找個理由,出去逛一逛。
按她母後的說法,皇兄至今還孤身一人。
後院,應該也沒什麼人打理,她去看看,順便幫忙管一下?
跟皇兄處好關系,日後皇兄登基了,定然會念叨着她的好。
不過公主出遊是大事,她得好好想想,怎麼才能順利出行,而又不那麼引人關注。
一路上都在琢磨這事的楚靈卿,随着馬車停在玲珑閣前,才回過神來。
她一下車,就看到管事帶人匆匆出來。
見到人,管事先朝她行了個禮,随後低聲說:
“六公主,人就在蘭花廳。另外,太師府的宋夫人也過來了。”
六公主颔首,之後在管事的引導下,上樓往蘭花廳走去。
廂房内的喬氏,緊緊靠着自家老娘,大氣都不敢出。
她萬萬想不到,不過是來京城寄賣一些東西,就能見到高不可攀的貴人。
她是做買賣的,知道玲珑閣是鎮北侯府的産業。
也清楚,鎮北侯府是當今皇後的娘家。
但是她萬萬想不到,遠在北疆的侯夫人沒回來,卻叫她的娘家嫂子,也就是如今的太師府的當家主母來了。
不僅是她來,據說皇後所生的六公主,也要過來。
這讓她又激動,又有些惶恐。
她早就有預感,池魚給的東西,能幫到她娘家。
但是萬萬想不到,還能直接跟這些貴人接觸。
要知道,當初散盡那麼多家财,最終換來的,是搭上鎮北侯府的管家。
管家說好聽,是管理一衆仆從的管事,說到底,也就是個奴仆。
而眼下,他們居然直接越過管家,跟一個兩個貴人相見。
她不知道,能不能把握住這個機會,但願池魚能夠保佑她,分她點好運!
心裡暗暗祈禱的喬氏,在楚靈卿進廂房後,反倒冷靜了下來。
不過她的目光,卻落在對方身上戴得那套首飾上。
等确定質地後,聯想到池魚給的東西,眼眸微微縮了縮。
楚靈卿是跟着方家表兄弟稱呼的,看到如今太師府的當家主母,就笑盈盈靠了過去。
“大表嫂,你何時到的?”
她出宮之前,母後就說,讓舅母娘家的表嫂,幫她掌掌眼。
所以看到人,她很是開心。
公主是當今聖上的子嗣,是君。在場的人,都是臣民。
太師府的當家主母宋知意禮儀很好,哪怕楚靈卿不與她外道,她依然在看到人後,規矩地行了個禮。
“臣婦見過六公主!”
本來精神有些恍惚的喬氏,看到宋知意都行禮了,趕忙拉着爹娘站起,仿照她的姿勢,跟着行禮。
“草民/民婦/臣婦,見過六公主!”
楚靈卿态度很是随和,“起來吧,都是自己人,不用外道!”
随着她話落,宋知意率先坐下。
喬家人緊随在後,嗯,是有樣學樣。
等人都坐定後,楚靈卿好奇地看了看喬家人,最後目光落在喬氏身上。
“本宮聽聞,你家夫君,是建州府安平縣的縣丞?”
“回六公主,是的。”
楚靈卿颔首,她沒開門見山,讓他們把東西拿出來,而是又問:
“從去年入冬開始,建州府災情很是嚴重。
聽聞今年地動,更是死傷無數,後又引起瘟疫,可有這事?”
喬氏相信對方應該是知道建州府的情況的,就是不知道,她問這話是何意。
想了想,她回道:“回六公主,是的!
建州府以及周邊的幾個府城,百姓受災嚴重。
不過我們安平縣,是個例外,百姓死傷極少,也沒聽聞有出現什麼瘟疫。
說來,這一切都要歸功于我們安平縣有個好縣令。
方士忠方大人,雖說是棄武從文,也隻是一個舉人。
但他比臣婦見過的人,都要有才幹跟遠見。
我們安平縣就是因為有他,老百姓才能渡過一個又一個的天災。”
楚靈卿聽到喬氏誇獎自家皇兄,心裡跟吃了蜜一樣。
皇兄有出息,有母後跟舅舅,還有舅娘的娘家在後撐腰,想來日後登基是鐵闆釘釘的事。
她很想多知道一些,關于皇兄的事。
但是,現在這場合不合适。
故而,她笑着說:“嗯,本宮聽母後說,方表兄是個心裡有百姓的人。
你們安平縣有他,确實有福氣。
對了,本宮聽說,你們此番進京,是帶了東西過來。
不知是何物,拿出來,叫本宮跟表嫂也看看。”
聽到楚靈卿終于說正事,喬母小心翼翼拿起,放在一旁的包裹。
等她把粗布包裹打開,就見裡面裝着一個個檀香木做的精緻錦盒。
她将這些錦盒,一個個擺到桌上,之後再一一打開。
喬氏等她娘把錦盒都打開後,便站起身,拿起一面玻璃鏡道:
“公主,宋夫人,這個叫琉璃鏡,這東西整個大褚國,隻有這一面。”
池魚跟喬氏說的時候,叫玻璃鏡。
但是喬氏覺得,玻璃聽起來不夠好聽,也不夠大氣。
她自己琢磨了許久,直接給改了個名,叫琉璃。
如果可以的話,她甚至都想叫仙鏡。
她一邊說,一邊将鏡子小心翼翼拿起。
先是給楚靈卿照了照,之後又給宋知意照了照。
兩人都是女子,不管年齡的大小相差幾何,梳妝是每日必行之事。
銅鏡就算打磨的再好,又豈能與玻璃鏡比?
故而看到如此清晰的鏡子,兩人都很感興趣。
這不,在喬氏說完話,楚靈卿就伸手拿。
喬氏小心翼翼放到她手中,之後解釋道:
“六公主,這玻璃鏡易碎,需輕拿輕放。
一旦碎了,便再也補不回來!”
楚靈卿知道,今日喬氏送過來的珍貴之物,是要放在玲珑閣裡寄賣的。
到時候玲珑閣抽三成,剩餘的七成由喬家帶走。
當然,她也清楚,喬家帶走的銀錢,極大可能會花在她皇兄那。
她明白,她皇兄所任職的地方,之所以老百姓沒出什麼事。
除了有她母後在背後相幫外,金陵的喬家,也是出了不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