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默認 第486章 鎮北侯班師回朝
“那你能給多少就給多少,銀錢從朕的私庫走。給黃金,可行?”
“行,你找個空曠無人的地方,我現在就将東西給你。”
現在空間的土豆跟紅薯,她也沒稱過。
但是她記得,之前三哥他們稱過。
她空間裡後來建的糧倉,每一個都有五十多平,高達三米。
一個倉庫裝四萬斤土豆紅薯,她隻需各給兩個就行。
盛康帝聽到她現在就能給,就忍不住将她打量一番。
各八萬斤的土豆跟紅薯,是什麼概念?
就是給出來,能壓死一大片人那種。
這個池氏,現在就能給出來,那她到底是放在哪裡?
難道,仙子都有什麼乾坤袋不成?
不知道,他能不能有幸要一個?
心裡這麼想的盛康帝,可不敢在這當下跟池魚提要求。
他怕對方一怒之下,連土豆紅薯都不給了。
對方是仙子,他再能耐,也是一個凡人,不能将對方如何。
或許,她一個人,揮揮手之間,就能弄死千軍萬馬。
嗯,要他這個帝王死,應該跟弄死螞蟻一樣簡單!
盡管心裡這麼想,他人卻面帶笑容,輕聲說:
“宮裡最不缺的就是空屋子,樂安你随朕來!”
左右宮中破敗的院子多的是。
現在池氏把東西給出來,回頭他就可以讓司農寺那群人過來運走。
池魚坐軟轎,緊跟在盛康帝的龍辇後面。
因起得太早,這會兒随着轎子一晃一晃的,她有些昏昏欲睡。
等到轎子被放下來時,她才強打起精神。
“樂安,到地方了!”
池魚出轎子時,見四周除了盛康帝跟福公公外,已然空無一人。
她知道,這是盛康帝的手筆。
“樂安,這個宮殿已有多年沒修繕,現在裡面沒人,你隻管放心。”
池魚看了眼連牌匾都沒的宮殿,點點頭。
等她走到宮殿的門口,見裡面的建築倒塌的差不多時,嘴角忍不住抽了抽。
“皇上,你要不要先找人,将這些清理下?”
“不用!”
行吧,對方都不介意,那她隻管給就是。
盛康帝見池魚站在宮門口,随即大手一揮,那破敗的宮殿,瞬間就變成土豆山跟紅薯山。
看着這兩座山,他心下有些激動。
這要是全都種出來,到時候在大褚鋪開。
過個五六年,老百姓就能吃上飽飯。
那他是不是就能成為永垂千史的明君?
“皇上,東西都在這。你是先結算銀子,還是回頭再令人送我府上來?”
“這會兒朕不得空,回頭讓小福子給樂安你送去。
樂安你放心,給池氏一族的聖旨,朕不會忘記。”
池魚想回去睡覺了,聞言颔首:“行,那我先回去。”
話落,她就坐回那個軟轎中。
隻是在等人過來擡的時候,她不忘跟盛康帝說:
“皇上,我不喜歡有人打探我的消息。
也不喜歡,參加各種私人宴會,這塊勞煩你安排下!”
盛康帝還沉浸在永垂千史的明君中,聽到池魚的話,下意識回答:
“好,樂安你放心,朕會交代下去的。”
本來覺得對方是狗皇帝的池魚,突然感受到一大波功德。
她有些震驚!
畢竟,這土豆跟紅薯,她是要收錢的。
既然都收錢了,那還有功德?
莫不是因為這些,所以整個大褚的老百姓,提早過上了吃飽飯的日子?
這麼想着,池魚看向盛康帝的眼神好了不少。
若真如此,說明這狗皇帝也是個不錯的皇帝,至少他是真心為民!
因着,池魚決定賣他一個好。
當即見她又出軟轎,手一揮,就見一棵紅彤彤,挂着果子的橘樹出現在院中。
這棵橘子樹,是她特意沒讓人摘下來,就想着過年的時候,到時候圖個喜慶。
現在嘛,就便宜這盛康帝了。
盛康帝看到憑空出現的橘子樹,樹上還挂滿了碩大的果子。
他睜大雙眼,先是看了看樹,之後又看了看池魚。
池魚願意說好話,看他這樣,就說:
“你是個好帝王,這棵樹是我提前送你的年禮。
皇上,你謹記做個明君。
我希望你好好積攢功德,日後有朝一日我回天庭,能看見你這位人皇。”
池魚畫大餅,已經不是一次兩次,早已駕輕就熟。
太子那她都畫過幾次,今天也給皇後畫過。
那麼,也不差一個盛康帝。
果不其然,聽到什麼日後回天庭,能見到人皇這種話,給盛康帝一種,他也能做仙人的感覺。
當然,前提是做個明君。
他覺得,自己離明君也不遠了,頂多過個十年八年。
這麼想,他有些激動,甚至還難得彎了腰,朝池魚拜了拜。
池魚再次回軟轎内,之後也不管外面如何,直接将簾子放下。
等到她察覺到有人把轎子擡起來,就閉眸假寐。
或許是有皇後放出的風聲,又或是盛康帝也出了力。
總之,别有心思想打探的人,最終都歇了心思。
不過也正因為如此,以至于整個京城的人都知道,樂安郡主是個惹不起的存在。
若是誰不長眼去招惹,那就莫要怪自己命太短。
因此,從池魚他們進京,到鎮北侯班師回朝,期間隻有宋重錦帶着妻女前來叙舊。
至于本就固執而一根筋的沈昭辰,在之前經過人情冷暖後,好了不少。
他沒帶家人來郡主府,但是卻私下約了池森。
對他來說,不想去攀郡主府的門第,也免得給還沒任何根基的自家人,帶去麻煩。
但池森不一樣,曾經是他的學生,如今根據太子所言,日後也是他的門生。
所以,提前跟學生相聚,并不算什麼。
轉眼到臘月二十這天,朝廷在二十二這天,就要封玺。
鎮北侯班師回朝,整個京城,通往皇宮的長陽街,好不熱鬧。
早在前一天,池魚跟姐姐等人,就被楚靈卿邀着,進了長陽街最好的酒樓中。
看着那些将士,身穿劄甲,手拾長矛,肩上别着淺黃色的麻布。
隊伍的最後,還護送了些棺木。
衆人開心之餘,又有些傷感。
近二十年,大褚跟北狄,前前後後打了幾百場大大小小的戰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