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走了許政委他們,小魏過來說道:
「姐,是不是不太合適啊,這也太多了。」
小魏手上還拿著兩位領導給的錢,隨後小魏才說道:
「我想起來了,團裡每個月就是今天發津貼。」
梁新月先是一怔,隨後大笑道:
「果然是你運氣好,看來,這兩位這個月的津貼都給你了。哈哈哈……」
「別說,我還在想著,為什麼他們晚上出來,身上帶那麼多的錢。估計是發了錢還沒捂熱呢。」
小雪和李嬸都笑了,隻有小魏和邱月娥有點尷尬。
梁新月道:
「不用在意,下次他們家有什麼事的時候,你給個回禮也是一樣的,不在意。對了,明年春天,你鄒嫂子要帶著孩子過來,到時,你就可以回禮了。」
小魏苦笑一下:
「那政委呢?」
梁新月道:
「這不馬上要過年了麼,到時你們去好好給政委和李姐拜個年。他們今年不回京過年的。」
小魏看著手上的近四百塊的大團結,收禮收大了,有點愁。
現在這個年代,普通人家送個禮,也就五塊都算是很好的了,關係更好的,有送十塊的。
梁新月生雙胞胎,谷三丁和肖順都是拿的一百,那都是頂天的高禮了。小魏這個禮,是有點兒大。
但他也知道,相對於梁新月給他們的,那肯定清寒是梁新月的禮更大。
這一認了姐,這一輩子就是他的姐了。
這邊的冬天冷得很快。地裡的棚上面都被蓋上了草墊子,要是不蓋上,就會在膜上結上重重的冰,會拉扯壞膜。
如果是下了雪,還會壓得膜變形。
所以,在開始結霜,梁新月就要救了在膜的外面,晚上一定要蓋上草墊子。
隻要不下雪,這裡的每一天都是晴天,所以,第二天中午他們又會把草墊子都收起來。
跟著新水村做起來了的道梁村的人,這才知道,人家新水村的人賺點錢,事還是不少的。
往年他們的地裡雖說沒得收,但一到冬天,他們都不用勞作,都是窩在家裡,少做事省點消耗,一家人就進入每天隻吃一頓的時間了。
而來到這裡實習的大學生們,也是發現了,這件事並沒有那麼好做。
而他們的實習不像在學校讀書,是要放寒假的。
在這裡實習,梁新月規定的是輪流著休息過年。
所以,這一批學生中,隻要是要休寒假的,第一批就是從臘月二十走,回去休息十天,臘月三十來上班。第二批是新年初一走,初十回來上班。
還有一批就是不想休假的,這些同學也有十天假期,但必須錯過到初十後才可以休息。
但梁新月說了,不休假的,也不補假的,每個人加五十個工分。
五十個工分有多少錢,他們現在是知道的了。
這次道梁村的菜長出來可賣的並不是很多,但還是在開賣後,每天都有一些送到新水村這邊來搭車裝走。
所以,當道梁村第一次分錢的時候,雖說不多,但也是讓整個道梁村的人都驚呆了,他們哪裡有個領錢的時候,他們都是領的是補助,現在這個不一樣,是勞動所得。
雖說之前的兩三個月,大家隻幹活,隻聽話,心中對分錢什麼的,還是沒存多少希望,而且看著這些學生,還從中總結出一個謠言,說是這些學生是拿他們村的土地來練手的。
但真正的拿到了錢,他們開始把這件事當真了。更是認真的出工,更是認真的計較了自己的工分。
梁新月之前就說過,這個村除了天然的貧瘠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被政府補貼習慣了,他們有一種依賴或是說破罐子破摔的樣子。
自從分了一次錢後,這個村子的人的精神面貌也不一樣了。
當然,這些學生也是。
所以,聽說不休假的人,補五十個工分,馬上就有學生改了自己的意願。
五十個工分多少錢?
那可是兩百多塊呢,在這裡的工分很值錢的。
十天的假,兩百多塊,一天就是二十,比一個普通的工人一個月都高。
這十天,就是人家十個月的工資,誰不肯?
於是,最後真正要回去的,隻有家中真的是有事的。沒事的都開始給家裡寫信了,不回去,反正家裡要是有好吃的,都會給他們寄一些來。
梁新月在把本縣的這些事忙得差不多了的時候,就接到了丁局長的電話了,說是準備好了,請她去一下西梁。
梁新月其實從丁詩晴那邊也知道了,她爸回去後,就把過來看到的和得到了承諾都回去和縣裡的幾位彙報了一下。
然後也按梁新月提醒的,快速的就開始了按梁新月所說的那些,要做準備的東西。
但,剛準備,就收到了那張匯款單,雖說是以丁詩晴的名義匯的,別人看到了也是女兒給家裡匯款,但他們夫妻是知道的,女兒的錢剛上交給他們管理了。
看看金額,他閃也略有猜測,果然,隨後就收到了女兒的來信。從信上就知道了梁新月的意思。
不過,梁新月該做的確實做到了,人家在回去後,就把丁詩晴安排進了農業局裡。隻是丁詩晴的工作,還是在村裡。
收到了女兒的信,他們有些不好處理這事了。覺得自己好像不應該送這麼重的禮,好像還起到了反作用。
所以,丁局長有些遲疑了,會不會準備好了,再請梁新月時,梁新月會不同意呢?
他這麼一耽誤,就給女兒寫了封信,做了一些詢問,再一次收到女兒的來信的時候,他才確定了。
人家梁新月就沒當一回事,隻是正常的覺得他們送太重了,就給了一些錢。其他沒事。
於是,這一來二去的,就耽誤了時間。確定沒事後,丁局長才準備好了,打電話通知了梁新月。之前自己也承諾過了,所以,梁新月還是準備好好去看看。
梁新月也就抽了一天的時間,準備去看看那邊的情況。
他這次去,也是帶著小魏,不過今天小雪沒有跟著去,倒是把丁詩晴和邱月娥給帶上了。
算是給她們倆一個實習的時間吧。
他們直接到了西梁縣,打算的是在南梁縣與丁局長等幾個人碰頭後,就直接去地裡看看。
可是到了後梁新月才發現,丁局長這搞得有點大啊,這個接待。
丁詩晴都沒想到,西梁縣的幾位縣裡的領導全都來了,他們就在西梁縣的農業局裡,請梁新月坐了下來。
「梁副局長,這是我們縣的楊縣長。」
丁局長開始給梁新月介紹起這個縣的各位領導,可能是因為丁局長給他們說過梁新月受過傷,所以,沒有人向梁新月伸手要握手。
梁新月也都一一的點了頭問個好。
來都來了,自然就到了會議室去坐著聊了一下。
梁新月認真的聽了幾位領導對他們這個縣的農業的發展的想法,認真做了記錄。
「各位所說的,我都記下來了。我們農業的發展,不是一天能看到成績的,真正對百姓的生活提高起到作用,最少得在種了一季之後。
而真正的讓百姓富起來,那就得走產業化的道路,要有計劃的去生產和調整。
雖說我們喜歡吃大米,但不是每一塊地,都適合種稻穀,種不出稻穀的難道就不吃大米嗎?不是,我們可以種出來別的東西,用我們能產出來的,去換取我們需要的。
要達到這樣的供需平衡,要讓我們有勢力說話,那我們就要種出能拿捏住人的東西來。總的來說,這個世界是有需求才有生產,我們首先要看好人家需要什麼,而且需要的,是不是我們能提供的,能種出來的。
搞農業,不隻是要提高糧食的產量,也不隻是要會種糧食。我們是要保持著農業的需求平衡,小到我們小小的一個縣,大到我們國家,還有全世界,不管是什麼農產品,都得有一種平衡的狀態。
上次丁局長來我們縣進行了一次簡單的訪問,他應該也是看出來了,我也真誠的向他講了我們縣明年的計劃,我們要分成種階梯式的種植辦法。
保證糧食種植,保障百姓的菜藍子的種植,提高經濟作物的種植。這是我們西槐縣要進行的三種種植形式。
而且丁局長也說了,希望我們也來探討一下你們西梁縣的農業種植的發展計劃,為此,我也做了一些調查。」
說著,梁新月從自己的包裡拿出來一個筆記本,然後翻開後說道:
「我這裡掌握到的數據是從省裡和市裡的一些數據表上得來的,準不準確,我就不敢保證。」
接著,梁新月就把自己搜集來的關於西梁縣的農業情況說了一下:
「估計我這查來的資料不太準,但根據這些情況來看,你們西梁比我們西槐好太多了,你們這邊邊最少不缺水。雖說還達不到水源充沛,但至少,你們不管是飲用和灌溉都不缺水。
水是農業發展的重要因素。我們西槐就吃虧在這個上面。所以,你們縣種植起來就比我們好操作,可以說得上,糧食,你們能種出來保證自給自足。
當然,隻是現在有些方法不得當,可能這幾年的收成不高,所以,似乎你們目前的收成還不能滿足自給自足。但我希望,我們做一些調查和調整後,你們不隻是能自給自足,還能賣些糧食給我們西槐。」
楊縣長笑道:
「所以,我們就是想請教於你。你是這方面的專家,這些好的土地,要是落在我們手上而沒達到想達到的目標,那也是浪費了。」
梁新月點頭道:
「大概上來講,你們現在種植的範圍還是可以的,糧食作物都有種到。但產量的提高,還是要想點辦法。」
「我呢是一個比較喜歡先做個計劃的人,所以,今天我來,主要還是來看一看這邊的土地的情況。如果丁局長這邊準備好了,我們就先去查看一下,你們縣的不同特點的幾種土壤質量。」
「然後我們再來商量下,這個計劃怎麼做。」
一位領導直接問道:
「梁副局長,我們縣要不要也用大棚呢?看著人家新水村的情況,我們是真的羨慕啊。」
梁新月笑道:
「能用的就用,伸長如果真的隻種糧食,那還是應季而生的作物,不用也行。我們新水村打造時,隻是為了滿足大家的菜藍子。這是解決群眾的桌上的盤子是不是空的的需要的。」
「新水村不是長遠的學習,他種的都是菜更多,主要都是一種短期的種植,用了大棚,是為了保證冬天也有菜吃。這個村的收入高,是因為菜的需求量大。」
「我們目前供應了市裡和我們縣還有固梁縣的冬季菜的供應。種菜,目前來看是回錢比較快的。所以,看上去新水村一下子就富起來了。」
「最多兩年,各縣各公社,都可能有這種種菜的棚,到時新水村就沒有眼前的這樣的機遇了。」
梁新月在這裡講的這些話,確實是大實話,他們也聽得出來,梁新月的真誠。
縣裡的幾個領導也就更認真了三分。然後在丁局長的陪同下,他們去抽查了幾個地方的土壤的情況。
丁局長帶著的,還有幾個年輕人,正是這次他們選出來準備送到西槐去學習的年輕人。
有人是和丁詩晴相識的。現在也知道了,丁詩晴人家是轉正了,成了西槐農業局的一員了。
不由的心裡也起了點心思,隻要自己認真的工作,說不定也能有這樣的機會,而且,召他們來學習時就說了的,這次學好了,是有機會得到自己這邊的縣農業局工作的機會的。
這幾個人的心思,梁新月倒是沒去猜,這次來是認真的查看這邊的土壤的情況。
倒是他們去查看過的幾個地方,質量看來都是比西槐好,不像西槐的,都是砂礫和細沙,很少有厚厚的土壤的,有些地方都隻有在砂礫下有一層土壤,要是管理不好,來年可能都是砂礫了。
梁新月看了,認為西梁的情況真的好得多。回去後,再和丁局長這邊的專業的農業人員進行了一些溝通後,梁新月拿著他們的提供的一些資料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