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這樣,乾脆大家也沒睡了,三點多,沈局長去招待所叫了司機起來,然後就開始回去。
任龍飛是親了又親他的媳婦兒,這才一步三回頭的走了。
李嬸晚上給梁新月講著這個事,梁新月笑道:
「那龍飛平時不怎麼說話,但隻要有西西在,他的眼神就掉在西西身上了。」
梁新月就叮囑著李嬸他們去送飯也看看,能幫著點兒的,就幫著點兒。
而第二天,梁新月又要開會了。
程副部長一行人昨天快天黑了才回到了省裡,然後就通知了,明天九點,在省府裡開會。
梁新月到的時候,程副部長在和喬副省長說話。
程副部長見面就先表揚了梁新月的那些點子,看著在農村似乎不起眼,但卻真正的緩解了百姓的生活上的一些問題。
梁新月笑道:
「這不是大環境造成的麼,大家都在受餓,我們隻能想辦法自救。這就是自救中的一種辦法,提前消費。」
「再說,我也是做好了準備的,所有的藥材種出來,銷路我是早就找好了的。我那邊種出來的質量,也是被他們看在眼裡的。」
「所以,這第一年的中草藥的收割,大部分還是要先賣了,存倉少部分,也是為了保證所有的百姓先有吃。大體上,這些我在種的時候都預計過的。」
說著,梁新月讓跟在身邊背著包的紀舒把一個舊的筆記本拿出來。
梁新月直接擺給他們看:
「我喜歡做事前,先做計劃,這就是當年我做的計劃,你們可以看看。」
喬副省長和程副部長,兩人都拿起了老花鏡對著看起來。看得喬副省長連連的嘖嘖幾聲:
「新月啊新月,也就是你。這種工作計劃都做得出來。」
跟著程副部長來下鄉的幾個工作人員也湊過來看,看了幾頁後,都眼神複雜的看向梁新月。
他們自然是沒看過這種工作計劃。
可以細到每一天做什麼,可以細到每一丈地可以種下多少株草藥,且草藥的長勢到每十天會長到幾片葉子這些。
專業,細緻。
還有,多少草藥預計要收多久,要投入多少勞動力,要賣多少錢,能買回來多少議價糧,多少平價糧。
全都算得仔細得很。
這哪裡是計劃書啊,這完全就是每天該做什麼的記錄。但這些記錄發生在種植之前,就有些太過認真仔細了。
程副部長看著就捨不得離開眼睛:
「新月啊,也真的是你才做得好這麼好的工作計劃,你這樣對待工作,難怪你的工作總是能收到翻倍的回報。」
確實如此。
隻要認真的對待工作,工作自是會給你足夠的回報的。
這場大全,全程算是個表揚大會了,程副部長對這次工作的肯定,是所有的與會的人員都很高興的事。
重點,自然是表揚了梁新月,因為大家都是農業這一塊的人,他們都知道,西槐的成績,就是梁新月做出來的。
是以,誰也沒法冒領這份功勞。
會後,程副部長提出要帶走梁新月的這個往年的工作計劃筆記本。梁新月翻看了一下點頭同意了。
反正那幾年的筆記本是真的多,家裡一箱呢。
吃過午飯,就送著程副部長一行到了火車站,送走了他們,呂仲淵就直接把梁新月送回了家:
「你回去休息一下,現在都三點多了,你也不用再去辦公室,有事我在辦公室。」
梁新月點頭道:
「行,那你記得幫我把我辦公室的包帶回來。下午我正好去接一下幾個孩子,從來沒去接過他們,都不高興了。」
梁新月回到家裡,沒想到華老也剛回來。
隻是商老還沒有回來,說是要在那邊待兩天,等張玉鳳能上手了再回來。
華老這次去看了新水村,也去看瞭望龍村和十八裡坡村。
回來後這和梁新月說起:
「變化太大了,我們都是從苦日子過來的一批人,說實話,農村為什麼窮苦,一直都是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勞作,但所得還不夠吃。國家沒辦法,隻能鼓勵大家一起種一起收。想的是均分著,總不能真的讓一些人餓死。」
「但現在我去看了你搞的那幾個試點村,再看看其他的村的發展,真的不一樣。所以,我們以前那種隻看天吃飯的方法是錯了。」
梁新月點點頭道:
「種地也是要講科學的種地的,以後,所有的人都知道,方方面面,各行各業,都是科技領先。現在我們互相的通訊也不發達,有什麼事,全靠著報紙傳達。」
「以後,要是能讓人在千裡之外,就第一時間知道另一個地方發生了什麼事的話,那時,所有的人都能體會到天下之大,都能互相交流和學習別人更先進的辦法。」
「我現在的種地辦法雖說有點成果,但這個風還沒吹到別的地方,程副部長今天在會上就是說,他們要把我們這裡的方法推廣到全國去。」
華老一拍膝頭說道:
「對啊,就是要推廣出去,他們不相信的,就組織他們來看看,耳聽為虛,眼見為實啊。」
梁新月點頭道:
「組織人來看也行,得組織一些實幹的人來,記得當初,我剛要在全縣內推廣,全市裡推廣,結果,各縣各公社推薦來學習的人中,還有專門來走過程,就是想有個來學習了的機會,回去就可以轉正工作的。真的是把人氣死。」
「而且不隻是不認真的學,還把我們一捆膜給劃破了,損失不小。」
華老一聽就懂了。馬上說道:
「這可不行,這樣的話,我們要的是真正的來學習的人。不然,浪費錢,浪費精力,還沒學到。以後要是有這樣的事,嚴懲。」
梁新月點點頭道:
「接下來,我們就有一個這樣的機會。就是我們要把全省的各市搞起來,以研究所為中心,他們去做推廣,這事,我和葉處都商量好了。回頭他給個方案出來,我們會在今年十月前,把這個組織學習的事宣傳下去。」
「因為到時,就要迎來秋耕,用大棚的時候就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