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仲淵不懂帶了科技感的農業,但是,他懂怎麼運作。
而且,通過真實的見到了現在的新水村,與他記憶中的一些農村相比。這個村的變化,那叫巨變。
不管怎麼說,呂仲淵更加確定了,跟著梁新月從那邊出來,沒跟錯,這個人,真的是個能幹的人。
或許是還差點運作方面的能耐,但看得出來,她差的,隻是工作經驗。
假以時日,她的成績,一定是不可限量的。
呂仲淵自己是精於算計的人,上次出事,也就是自己不想……唉,想到過往,呂仲淵搖了搖頭,似乎是想把那不堪的回憶給搖走。
不過,眼前的這些大棚,確實給他帶來了希望。
梁新月陪著他走了一段,把每一個棚子裡種植的東西都簡單的講解了一下。
當然,講給他聽的與講給別人聽的就不一樣了。
比如,要是講給丁詩晴他們聽,梁新月會告訴他們這一棚的苗要怎麼照顧,要注意些什麼。
講給劉大隊長聽,要講這一株值多少錢。
但講給呂仲淵聽,就要講這棚子裡的這種草藥以後的前景和收成。
呂仲淵聽得很仔細,對那些蔬菜的棚子,他看了一眼就走開了,這個,不在他關注的重點範圍內。
梁新月也直接把呂仲淵帶著去看了新修的水渠。相信他以前做為省裡的一個決策人之一,他也知道這裡的水渠意味著什麼。
梁新月也就給他講了這裡的水渠是怎麼修成的,怎麼做的。
聽得呂仲淵又是感嘆,誰說這個姑娘不善於謀劃呢,就看看她做下來的這些事,一步一步的,人家還是很有計劃的。
要不然,這整個縣的農業這一塊,人家是計劃得好好的,連來年的經濟預算這些,都是做得很仔細。
現在,缺的就是這樣的幹部。
梁新月可不知道跟在自己的身邊的呂仲淵的心裡已拐了八百個彎了。帶著他走到了預定的要做基地的地方:
「這裡,就是我們準備用來修建育苗實驗基地的地方,你給看看行不行。」
呂仲淵笑一下:
「是不是把我當風水先生了?」
梁新月臉色略有點尷尬,還真的有點兒這個意思。
因為他分析建藥廠的地方的時候,就帶著風水一樣的看法啊。不怪梁新月這樣想。
呂仲淵一本正經的說道:
「同志,我們是唯物主義者,我們不能講封建的東西。」
梁新月張張嘴,還沒說話,就聽呂仲淵又說道:
「隻是,現在我連叫個同志的資格都沒有。唉。不管是什麼者,我也覺得這塊地用來建房是不錯的,背靠山,前面雖說沒有水,但有這麼大的視野。」
「這山形似一隻趴著的虎,這個位置正好是在他的肚皮位,前方那點山樑,正如猛虎的前爪,這後面的水渠修得也不錯,正如猛虎的後腿。」
「這前腳後腿間,被護得安安穩穩的,修在這裡好,隻是南北形長,東西狹窄,適合修方正的住宅,能出九卿得富貴。如果門向西南而開,宜創業且聚財。」
一席話,說得雲淡風輕的樣子,卻是聽得梁新月目瞪口呆。
這…還不是風水?
這不是封建?
哦,對了,人家現在不是唯物主義者。
雖說搞笑,但梁新月還是為這個人的學識感嘆。
不管他說的對不對,但最少聽著唬自己是真的能唬住的。而且那些什麼專業的話自己一句沒懂。
但隻剩下佩服兩個字了。
小魏找了過來,身後還跟著許寒梅,和商老。
兩人看上去精氣神都不錯。
「許老師,商老。」
梁新月先打招呼,然後迎了上去扶了他們一把。
許寒梅笑道:
「小梁啊,我可是看到了你種下的這些寶貝啊,真的是種得太好了,他們說你的這個種植辦法還要在全縣推廣,我們的藥廠就不愁沒有原料了。而且你這種種植法一推廣開了,那接著我們全國都不會缺了中藥,最少,普通的葯是不會缺的了。」
梁新月笑道:
「所以,這件事,要我們大家一起努力才以有完成。我一個人是沒辦法完成的。」
不管是許寒梅,還是商老,對他們親眼看到的這些葯苗,可是高興得不得了。
梁新月笑道:
「這邊還不是最多的,這裡隻有這幾個棚裡是中藥材,下次我帶你們去看我們專門育苗的地方,那邊現在快十萬株了。」
幾位大佬興奮得連連點頭。
把人送到了一起後,梁新月還是先說起生活上的事:
「許先生,呂先生也要來住幾天,你能安排一下嗎,我今天得回去吃一個喜酒,然後我還要去省城一趟,回來就來接你們回家,等著過年。」
梁新月說著,許寒梅點點頭道:
「放心吧,老呂就跟我們一起過去就是了。」
而他們說的老呂,現在又拿出一個筆記本,又開始寫寫畫畫了。根本沒理會他們說的事與他有沒有關係。
梁新月和小魏提前走了,回到了縣城後,換了一身衣服,然後就帶著早就換好了衣服的孩子們,還有李嬸和梁爸。
他們全家今天得到,一個都不少。
但梁新月這邊是準備了三份禮,一是梁爸和梁軍,他們老梁家的禮。
一是小魏和邱月娥他們的禮,還有一份就是梁新月的禮。
隻是梁新月這個禮要大一些,大家送的禮一般是五塊,但梁新月送的是二十塊。
當他們一家人,浩浩蕩蕩的來到了今天辦酒席的任家時,果然,他們家門前一個壩子加上外面一段公路上,都擺滿了桌子。
周圍的鄰居都來了。他們各單位的,各自的親朋友,都來了。而且還是兩家辦成了一家。
梁新月到的時候,新郎剛把新娘子從娘家接回來了。
梁新月看著他們倆走在前面,身後是或挑著,或擡著的嫁妝,看上去還十分的多的嫁妝呢。
「啊,你看,沈西的嫁妝還有自行車呢。」
梁新月也看到了一輛新的車,沒想到還有人又說道:
「沈家出了自行車和收音機,人家任家買了個電視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