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默認 第449章 貴客來訪
也不知是巧合還是如何,在兩軍交鋒之時,天空中突然傳來一道道“轟隆聲”。
緊接着,傾盆大雨瞬間降了下來。
這下,本就打得不可開交的兩軍,就越發激動。
北狄人認為,他們攻打過來,這邊下雨,這是上天給予的禮物。
方才那雷聲,就是在提前慶祝他們勝利。
而方家軍激動,是因在開打之前,聽了他們元帥的話。
他們大元帥說,一旦兩軍開戰,中途若是下雨,那必定是上天給的助力。
沒看見北狄邊界外,天依舊是亮堂的嗎?
說明北狄的所作所為,連老天都看不過眼,要活活渴死他們。
而他們是正義的的一方,老天爺肯定要幫一把的。
這不,各自認為得到老天爺偏愛的他們,都如打了雞血一般。
傾盆大雨中打仗,拼得是體力。
哪怕敵軍比大褚這邊整整多了七萬,也沒能在這關頭占上風。
皆是因為,他們的将士在開戰之前,沒能休息好,也沒吃飽喝好。
這一場雨持續了三天,故而這場戰争,也打了三天。
最終,在祁連城老百姓儲好水,加入進去後,北狄這邊直接折損了将近五萬人。
當然,不是不打了,而是大夥兒又累又餓,而北狄這邊直接往後倒退了五十裡。
兩軍開戰,不管在什麼時候,都有人死。
即便方家軍這次大勝,卻依然死了三千多人。
受傷的,更是不計其數。
即便是作為先鋒的秦牧,劄甲損毀,右臂跟後背也皮開肉綻。
從這一天開始,北狄跟大褚正式開戰。
跟以往的小打小鬧不同,基本上每隔十天半個月,就要大打一次。
遠在池家坳的池魚,并不是很清楚這邊的情況。
她在給武甯府跟韓陽府的人水後,功德一下子積攢了許多。
當天,她就按照方士忠的要求,給京城跟金陵,同時送去了一場雨。
隻是她在做法後,面色慘白,之後站都站不穩,直接跌倒在地。
看她果真比之前又“弱”上幾分,方士忠又感動又愧疚。
心中暗暗下定決心,待回京後,一定要先将屬于池魚的封賞,第一時間下達。
原本說好,最多隻能在這邊停留五天的方士忠,從這一天起,直接住在北聯山脈了。
不過他住的依然是外圍,有任何需要他處理的事,都是身邊的人送過來的。
他之所以守在這,是确保挖好的那兩個坑,有水用。
當然,也有親自坐鎮的意思。
畢竟外頭鬧旱越來越嚴重,各地的老百姓,都前來此地運水。
這裡若是不守好,極容易出亂子。
因為用水量極大,本來池氏一族的人想,池魚每隔十天半個月能回去一趟。
結果,她一次都沒能回去。
原本家裡儲水豐富的村民,随着時間的推移,水越來越少。
最終,他們也隻能進山取水。
或許是這山脈裡,來來往往的人多,池魚又拿了一些紅薯跟土豆出來。
她不是自己親自種,而是讓方士忠,叫人種在陽光依稀能照射進來的地方。
當下,人人都知道糧食的稀罕。
哪怕有人聽說這是高産作物,而心生貪念,但有人守着,他們想偷也沒法子。
方士忠是在八月初離開的北聯山脈。
以往大褚在進入七月後,早晚的天氣跟河水,都會變涼。
奈何直到現在,到處依然是高溫不下。
當然,跟之前的五十多度逼近六十相比,溫度确實下降了一些。
但是,依舊處在四十多度。
就連最低溫,都沒下過四十。
池魚跟姐姐每天看到天氣預報的氣溫,都要無奈歎息一聲。
八月十四這天,池二熊池三豹他們都提前兩天,回去過中秋了。
老池家隻剩下池巧在。
因為要過節,這兩日來取水的人明顯減少。
池巧摸了摸壯壯的腦袋,問:
“小魚,壯壯是月底生的,馬上就要周歲了,你要辦嗎?
還有,明天中秋,你想要怎麼過沒有?
再有就是,秦牧在北疆,你們如果要好好過日子,一直這麼分居兩地,也不是個法子。
要不,你找個時間,走一趟北疆?”
别看壯壯年齡還小,又已許久沒見過秦牧,早就忘了他的模樣。
但小家夥可是記得自己的爹是何人。
已然會走路說話的他,在聽到秦牧二字,就朝池魚喊了句:
“諜!”
池魚抱過已然會走路的小家夥,糾正他的發音。
“壯壯,來,看着娘的嘴巴,跟着一起念,爹,die爹。”
壯壯還小,茫然地看着她,之後張嘴說:“ddd。”
池巧看他那樣,有些好笑,就幹脆說:
“小魚,從aOe開始教,他連舌頭都捋不直,哪裡曉得拼音要怎麼拼。
還有,我剛才說的,你是啥個想法?”
池魚深深歎息一聲,說:
“姐,我也知道,在沒什麼感情基礎的情況下,這麼分居兩地不是一回事。
隻是那是北疆啊,離這遠着呢。一路上坐馬車,我估計要二三十天。
加上我也不知道,去了那邊能做什麼。
還有,我自己去嗎,你們一起不?
至于壯壯的周歲,就不辦了!
中秋就咱倆帶壯壯過,平時怎麼吃就怎麼吃。”
池巧想起,在現代的時候,跟妹妹相依為命的日子,又看向壯壯。
還沒等她開口呢,遠處就傳來池野的聲音。
“小姑,你在嗎?”
池魚不知道池野會在這個時候過來,聞言忙回了一聲:
“在!”
話落,她看向池巧:“姐,走吧,看看阿野怎麼過來了。
難不成,是來接你回去過節的?”
池巧搖頭:“應該不是,我覺得是有什麼事,來找你的。”
池魚看她姐一臉笃定的模樣,彎腰抱起壯壯往外走。
北聯山脈這片地方,因為處理過,加上她時常澆灌,樹木長得極好。
就連氣溫,也要比外面低上許多。
可以說,如果外面現在氣溫四十多度的話,這邊隻有二十多度,連三十都沒有。
等池魚來到木圍牆處,就看見池野快步過來,低聲說:
“小姑,家裡來了貴客,是縣丞夫人陪着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