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默認 第448章 兩軍交戰
方士忠不知道自己為何會有松口氣的感覺。
池魚又繼續道:“我從仙變成人,日後死了,上天會重新計算這些。
屆時定然能夠重回仙班,甚至還能夠在原來的品級上,走一步!”
方士忠聞言,一臉若有所思!
以己度人,他覺得,池魚願意付出這麼大的代價,那結果必然非常好。
也就意味做善事換來的功德,對池魚來說,絕對是利大于弊。
那他是人,也是未來的皇,做善事的話,待日後駕崩,也能直接成仙?
誰也不知道,因為這個想法,堅定了他做明君想成仙的決心。
哪怕是池魚,盡管她是這麼忽悠的,但也沒想過!
彼時的北疆,秦牧已在前兩日已經到了。
一路奔波趕回來,他覺得自己像條離開水,瀕臨死亡的魚。
一到軍營,他狠狠灌了半袋水,覺得活過來後,才去跟鎮北侯方安國複命。
之後稍作休息,就開始了解這邊的真實情況。
了解的越清楚,他心中就越着急。
由于天太熱,不管是他們這些人,還是北狄的敵軍,都不敢在白天出來。
因此,打仗選在夜晚!
他的運氣算不錯,回來後這兩天,敵軍都沒上門叫嚣。
在他心中暗暗期盼池魚收到他的信,之後跟仙人求助之際,當天傍晚,天空就起了變化。
原本萬裡無雲的天空,肉眼可見的,飄來許多雲。
那雲層越來越厚,天變得又熱又悶。
他不敢确定,這是不是池魚求助仙人的結果,便沒去跟鎮北侯說此事。
然而一夜過後,之前的白雲,逐漸被不知從何處飄來的烏雲代替。
看到這一幕,别說是城中的百姓,便是原本躲在地下的士兵,也都在議論。
是否要下雨!
秦牧心頭一喜,他覺得,定然是他媳婦跟仙人求助了。
原本他還想上報,但轉頭一想,又覺得沒必要。
畢竟有眼睛的人,都看得出來,此地要下雨!
哪怕不是今天,那也是明天。
小魚的特殊,他自己知道就行。
哪怕方士忠可能猜出一些,他們隻要不承認就行。
天,陰沉沉的,邊關的老百姓跟将士,卻格外開心。
隻要下雨,他們這的旱情就能得到緩解。
尤其是那些老百姓,世代生活在此,方家軍的厲害,他們是曉得。
一旦下雨,他們就不用想方設法背井離鄉,還能與方家軍一起,齊肩并戰!!!
距離祁連城外一百裡之地,這裡駐紮了十五萬敵軍。
原本白日不上地面來的他們,此刻也在觀察祁連城方向的情況。
眼看自己這邊一片亮堂,太陽越來越毒辣,而祁連城那邊的雲層越來越厚,心裡格外不得勁。
他們想能趕在大雨下降之前,叩開祁連城的大門。
所以,便有許多大大小小的将領,主動要求出戰。
隻是打仗不說打立即就打,而是需要軍師出謀劃策。
講究的,是謀略。
特别是,這段時間過熱,他們北狄牧場的草枯萎,水源逐漸幹涸。
加上牛馬羊,不是生瘟,就是熱死。
他們擅長騎在馬背上打仗,在戰馬大量陸續死亡後,能供他們用的,隻剩下以往的三成。
這于他們來說,很是被動。
故而,他們即便想攻打南下,前期也隻是小打小鬧。
畢竟根據安插在方家軍跟祁連城内的細作,傳回來的消息得知,大褚吃水也很緊張。
尤其是,祁連城這一片!
方家軍的厲害,他們是領略過。
别看他們人不算多,但若是開戰,城中那些百姓,也會參與進去。
就算他們元氣大傷,将祁連城攻打下來。
在水源跟物資得不到補充的情況下,對他們來說,也沒什麼用。
不過現在,他們看到希望了。
所以,必須要打。
但怎麼打,什麼時辰開打,得問過軍師!
方安國這二十來年,一直鎮守在北疆。
對于北狄人的性子,可以說,摸得一清二楚。
在天空出現白雲,而白雲經過一夜後,被烏雲代替時,他已下令進入備戰狀态。
許是要下雨又要開戰的緣故,這一天,軍中所有人是敞開了喝水,也是敞開了肚子吃飯。
便是連軍饷,也一并被發放下去。
畢竟誰也不曉得,一旦開戰後,還能不能活下來。
讓他們吃飽飯,喝飽水,是不想讓他們做個渴死鬼跟餓死鬼。
而屬于他們的軍饷,日後會随着貼身之物,一起寄回家鄉給他們的家人。
在衆人進入戒備狀态之際,第一天,雨沒下,北狄軍也沒攻打過來。
方安國是大氣之人,第二天,命夥夫将飯食與水,按昨天的要求,繼續供給大家。
他與遠在安平鎮的外甥,書信往來密切。
知道秦牧的媳婦,有些特殊機遇。
也清楚,外甥能這麼快被封為太子,與之有關。
所以,在秦牧回來時,他就盼着,那個女子能看在秦牧的份上,做點什麼。
當然,他也明白,自己這種寄托,有些可笑。
但這邊太幹了,到處尋不到水不說,就連事先囤下的水,也已剩下不多。
因此他隻能将希望,寄托在這上頭。
加上秦牧本就是個有勇有謀的人,将他召回來,絕對利大于弊。
這不,才回來兩天,天就出現了變化。
他笃定,一定會下雨,且會很大!
第二天白天,依舊沒下雨。
但天卻越發的暗沉,到了白天都需要點燈的地步。
隻是這麼一來,天卻沒那麼熱了。
北狄之人,就是在這個時候,趁機攻打過來的。
秦牧作為先鋒,身穿劄甲,手持長槍,率領一千精兵,埋伏在位于兩軍中間的那個小山包上。
要是在以往,這裡難得是山包,長滿樹。
躲在這,很難被發現。
而現在,樹跟草早已枯死,根本就藏不住人。
當然,這是在天氣正常的情況下。
隻是現在天氣不正常,天很是昏暗,因此北狄的斥候并未發現。
方安國并不是被動之人,在明知敵軍要攻打過來時,還守在城内等人打來。
在秦牧率軍到達小山包時,他也親自率軍,緊随在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