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梁新月這句話,他們辦起事來自是更容易的。
周國強顯然是不隻一次辦這樣的事,說著從衣服袋子裡摸出一張紙:
「這上面有些菜,你們挑著看,一般情況下,普通家庭是選了十二三個菜,葷素就看你們自己選擇。」
梁新月和周國良接過菜單看了一下,把那張紙交給丫丫:
「你們拿紙寫一下我們要點的菜。」
丫丫從她背的包裡拿出紙筆,然後就開始寫下樑新月從這個上面點出來的菜。
一寫就寫了一長串。
周國強在一邊看著,提醒了一句:
「都十八個菜了。」
梁新月看了一下說道:
「丫丫,清理一下,多少個葷菜?」
算了一下,十八個菜裡,有五個是素菜。
梁新月看了一下說道:
「再加一個湯吧。」
丫丫從裡面找了個湯:
「媽,這個行不?」
「行。」
丫丫把要點的所有的菜都記錄了下來。
然後交給了周國強,梁新月道:
「這些就是我們點的菜,做的味道好不好就看你了,到時那天可以縣裡和鎮上的領導都會來,你的手藝行不行,就得拉出來看看。我要求的就是別整得假了,該有的份量還是要有的。你整理個買菜的清單出來,興哥,你安排人去買。」
說著,又從小寶背的包裡拿出一萬塊交給梁全興道:
「還有明天這些菜,都稍微加兩個葷菜嘛,別搞得大家吃剩下的。」
在這個年代,萬元戶雖說不少了,但一動就拿萬元出來的人並不多。
梁全興還是收下了,點點頭另外又說道:
「按習俗,大家都是要趕個禮的,到時你看,由誰收禮,誰來寫禮單。」
梁新月搖頭道:
「不收,一個都不收。我知道大家的心意,心意我們收了就是了,但我們一分也不收,但該買的紙啊香燭啊火炮這些,你安排著買。」
站在一邊聽著的梁大伯的妻子大伯娘說道:
「還是應該收禮,大家都是習慣要送的。」
梁新月說道:
「這個我們不收,我知道大家的好意,但是,你們互相平常往來是有來有回的,到時我們走了,一個回禮都沒得,白得鄉親們的好意了。這樣不好意思。我們趕著回來都給大家添麻煩了,哪裡還能收這個禮。謝謝,謝謝大家了。」
說著,梁新月站起身來兩手合十,沖著周圍看過來的人微彎腰:
「謝謝大家的心意,我們這次不收禮。都不收。」
梁軍也正好過來,梁新月說了後,兄妹倆都對著大家彎了一下腰:
「謝謝,謝謝大家。」
說真的,大家準備來送禮的也不少,但聽說不收,各自也放心了一些。
人家家庭不一樣,送少了,怕人家看不起,送多了,自己送不起。
而且如梁新月所說,送禮是人情往來,你來我往的,你要是送多了,他們一家人十年八載不回來,送也是白送了。
不收禮這個決定,是他們在回來的路上,在一處休息吃飯時,就商量好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