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并州難民入幽州,柳林展宏圖!
在這深秋的時節,幽州大地一片别樣景緻。
高遠湛藍的天空中,絲絲縷縷的白雲如輕紗飄浮,偶爾有雄鷹展翅翺翔,劃破這片甯靜蒼穹。
遠處山巒連綿起伏,山上樹木漸染秋意,紅似火、黃如金,交織成斑斓畫卷。
然而,此時的幽州城卻熱鬧非凡,與這甯靜秋景形成鮮明對比。
大街上,人流如潮,喧鬧聲、呼喊聲交織。
從并州而來的流民,似源源不斷的洪流,湧入這座城市。他們衣衫褴褛、面容憔悴,眼神中卻帶着對新生活的期待。
柳林的麾下府邸早已全員行動。
除堅守邊境的兵士,其餘都奔走在大街小巷。
他們身着整齊铠甲,手持長槍,身姿挺拔、眼神堅定,在熙攘人群中努力維持秩序。
“大家不要擠,排好隊,按順序進城!”
一個年輕士兵大聲呼喊,聲音在嘈雜中略顯沙啞,卻仍堅持不懈。他滿臉汗水,順着臉頰滑落,浸濕衣領。在他指揮下,原本混亂的人群逐漸有序。
一位白發蒼蒼的老者,拄着破舊拐杖,腳步蹒跚。
他身後跟着衣衫破舊的家人,孩子們緊緊拉着大人衣角,眼神滿是恐懼與迷茫。年輕士兵見狀,立刻快步上前,扶住老者胳膊,輕聲說:
“老人家,您慢點兒走,别着急。我們會照顧好你們的。”
老者擡起頭,感激地看着士兵,嘴唇顫抖,卻說不出話,眼中閃爍着淚光。
幽州本地百姓并未為難這些遠道而來的流民。
許多本地人也曾曆經颠沛流離,深知無家可歸、四處漂泊的痛苦。
一位中年婦人,見一個流民小孩餓得面黃肌瘦,忍不住從家裡拿出幾個饅頭遞給孩子。孩子母親眼中滿是感激,撲通一聲跪地,連連磕頭:
“恩人呐,您的大恩大德,我們一家沒齒難忘!”
中年婦人連忙扶起她,說道:
“快别這樣,大家都是受苦人,互相幫襯着點兒。”
可不要小看了這一個好态度。
也不要小看了這幾個饅頭。
如果按照正常來說,這種大型兵災,這平民百姓的命就會賤如鵝毛,百姓們成群結隊的背井離鄉變成流民,一口袋糙米換一個大姑娘,幾個饅頭就能換上一條命,一鍋稀粥就能引得一群流民拼命争奪。
這些事情都是極其常見的,而且很多黑心人會在這流民逃難的路上,掠奪青壯,年輕女子,甚至孩童。
每到這個時候,這洛陽城中以及其他大晉朝富裕的地方,都會出現很多被販賣的菜人,四肢嫩肉多少錢,心肝内髒多少錢?那都是明碼标價。
甚至有些流民活不起了,自賣自身,隻求讓家人活下去,如此慘狀,當真是比比皆是。
而且這些并州百姓來到幽州的時候,已經做好了被本地人欺負的準備,他們甚至在大姑娘的臉上抹上了黑灰,在自家女人的臉上也抹上了糞便,就是怕被本地人看中巧取豪奪了去。
可是如今他們不僅沒有被本地人欺負,反而百般受到照顧,這怎麼能不讓他們感動?這怎麼能不讓他們感恩戴德呢?
如此巨大的恩惠,全都被并州的這些流民們算在了柳林的身上。
畢竟那一個個安民告示就在城牆邊上貼着。
所以柳林的威望,在并州百姓們的心中,開始變得極其神聖!
又過了幾天。
城外,大片荒地等待開墾,畢竟這幽州是四戰之地,人口和土地遠遠是不對等的。
當地衙門忙碌起來,官員帶着地尺穿梭在荒地上,為百姓仔細劃分耕地,每一塊土地都被精準測量、标記。
“這塊地就分給你們家了,從這裡到那邊那棵大樹,都是你們的。”
一位衙門官員指着一片荒地,對面前的流民家庭說道。這家人聞言,眼中頓時閃爍驚喜光芒。男人緊緊握住官員的手,激動地說:
“大人,太感謝您了!我們一家終于有了自己的土地,以後再也不用四處漂泊了。”
此時,柳林的安排正有條不紊地推進。大量耕牛從幽州外圍草原被驅趕而來,哞哞叫聲此起彼伏。
這些耕牛身強體壯,是開墾荒地的得力助手。
庫房中的農具也源源不斷運出,分發到百姓手中。鋤頭、鏟子、犁耙等農具,在陽光下閃爍着金屬光澤。
一位年輕小夥子領到一頭耕牛和一套農具。他興奮地圍着耕牛轉了好幾圈,輕輕撫摸牛的額頭,嘴裡喃喃自語:
“好家夥,這牛真大,隻是可惜,是隻公牛,但也好,以後就靠你和我一起幹活了。”
旁邊一位老農笑着對他說:
“小夥子,這可是你翻身的機會啊,你這牛這麼大,騎一次别人家的母牛,你還能分一隻小牛犢,何樂而不為呢?”
那小夥子恍然大悟,而那老農則是笑呵呵的點了點頭。
“好好幹,以後日子肯定越過越好。”
小夥子伸手摸了摸那老牛巨大的牛角,眼中充滿幹勁。
為盡快開墾荒地,農民們開始放火燒荒。
遠處荒地上,火光沖天,滾滾濃煙騰空而起,如黑色蘑菇雲。
火借風勢,迅速蔓延,雜草和灌木被燒得噼啪作響。
農民們站在一旁,看着火勢蔓延,心中滿是希望。
“大家加把勁啊,燒完這片地,咱們就能種上莊稼了!”
“咱們要記住差官大人的話,各家農田的四周,都要種上樹苗,否則的話一場大風過來,咱們的莊稼就全被糟蹋了,而且種了樹苗好區分!”
一位中年男子揮舞着手中鐮刀,大聲喊道。
他臉上被火光照得通紅,汗水不停地流。
“放心吧,頭人!”
“這地是咱自己的!咱肯定把它看得比咱自己的命還金貴!”
“對對對!大家有屎尿就來我家的地裡!”
“呵忒……想得美!”
大家的笑鬧聲此起彼伏,在他們頭人的帶領下,其他農民紛紛響應,号子聲此起彼伏。
“嘿喲嘿喲,加油幹呐!”
“為了好日子,拼了!”
号子聲在空曠荒地上回蕩,充滿力量與激情。
火勢漸弱,農民們拿着農具走進被燒過的土地開始翻耕。
泥土被翻開,散發出清新氣息。
在這片忙碌景象中,有個七八歲的小女孩。
她穿着破舊棉襖,頭發有些淩亂,眼神卻十分明亮。
她站在一旁,看着大人們忙碌,心中充滿好奇。
突然,她看到地上有顆小小的種子,便撿起來,拿在手中仔細端詳。
“娘親,這是什麼種子呀?”
小女孩跑到母親身邊問道。母親停下手中活,看了看種子,微笑着說:
“這是小麥種子,等咱們把地開墾好了,把它種下去,到明年夏天,就能收獲好多小麥,到時候咱們就有白面吃了。”
小女孩眼中閃爍興奮光芒:
“真的嗎?媽媽,那我也要幫忙種。”
母親摸了摸她的頭,說:
“好,咱們一起種。”
對于這些從并州來的流民而言,這一切宛如一場夢。
他們曾在并州過着艱苦生活,為一口飯食拼命勞作,卻仍難以溫飽。
如今來到幽州,不僅有了自己的土地,還有耕牛和農具,更看到了未來的希望。
一位老人坐在一旁,看着忙碌的人們,眼中滿是感慨。
他想起在并州的日子,每年辛苦種地,收獲的糧食大部分都要交給地主,一家人常常餓着肚子。
而現在,柳林刺史承諾,三年之後,這些土地就完全屬于他們,而且每年隻需交四成賦稅。
在他看來,柳林就像上天派來拯救他們的神仙。
“柳刺史真是大好人呐!”
老人忍不住對旁邊的人說道,
“咱們這些窮苦人,終于有了盼頭。”
旁邊的人紛紛點頭贊同。
在這片熱火朝天的土地上,人們心中充滿對未來的憧憬。
他們知道,雖然眼前生活依然艱苦,但隻要努力,就一定能過上好日子。
随着時間推移,荒地逐漸被開墾,一塊塊整齊的田地出現在眼前。農民們在田地裡播下希望的種子,期待來年豐收。
而在幽州城的另一處,柳林站在城樓上,俯瞰着這一切。
他看着大量難民如潮水般持續湧入,看着百姓們在荒地上充滿幹勁地勞作,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在這個時代,人口就是一切,是發展的根本。
這些源源不斷湧入的并州難民,不僅極大地充實了幽州的人口,為這片土地帶來了生機與活力,更是給琅琊王氏來了一招釜底抽薪。
曾經,琅琊王氏在幽州苦心經營,留下了不少勢力根基,而如今大量難民的湧入,将其原本的勢力基礎大幅稀釋。
想到這,柳林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絲堅定與自信。
他深知,這隻是一個開始,要讓幽州真正繁榮起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但他相信,隻要有這些勤勞善良的百姓,隻要大家齊心協力,就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
“幽州的未來,就在我手中。”
柳林輕聲說道,語氣中充滿了信心。
此時,一陣微風吹過,拂動着他的衣袂,仿佛也在訴說着這片土地即将迎來的輝煌。